雨夜自遣

· 沈周
需霁寥寥坐夜长,呼童转烛更添香。 澄怀有物嫌诗在,聋耳无闻并雨忘。 头上青天终自出,人间白屋暂相当。 明朝补漏吾还得,手把黄茅作向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需霁(jì):等待雨停。
  • 寥寥:形容寂寞无人的样子。
  • 转烛:转动烛台,使烛光更亮。
  • 澄怀:清澈的心怀。
  • 有物:有所感触。
  • 聋耳:比喻听不见外界的声音。
  • 白屋:简陋的房屋。
  • 向阳:面向阳光。

翻译

在雨夜中,我孤独地坐着,等待着雨停,夜显得格外漫长。我叫来仆人,让他转动烛台,让烛光更亮,再添些香料。我的心情清澈,但有些许感触,因为诗句在心中回响。我的耳朵仿佛聋了,听不见雨声,也忘记了雨的存在。我相信,头顶的青天终将出现,而在这人间,简陋的房屋也只是暂时的居所。明天,我将修补房屋的漏洞,我还会亲手拿着黄茅,面向阳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雨夜中的孤独与沉思。诗中,“需霁寥寥坐夜长”一句,既表达了等待雨停的无奈,也透露出夜晚的寂静与漫长。通过“呼童转烛更添香”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讲究,以及在寂静中寻求一丝慰藉的心境。后两句“澄怀有物嫌诗在,聋耳无闻并雨忘”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在静夜中的内心世界,既有诗意的流淌,也有对现实的超越。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