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全徐先生夜过

· 沈周
法云夜归黄仲达,骑驴高歌仰明月。 天风猎猎吹白袍,履常殿后走不迭。 撰杖负囊无乃媟,过市小儿笑口咽。 何物老子作怪游,俗夫岂尔须仙列。 李图邢诗遂大传,邈五百年无四杰。 先生寻我兴亦豪,入更来敲僧户闭。 栖乌翻树露满叶,长彗埽斗芒不折。 先生呼酒要排热,乃云秉烛古有说。 三花朗咏挂巾篇,故事不妨吾载设。 高致风流自斗山,一游一嬉知不屑。 先生于此如有言,当与双峰共磨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法云:指佛教中的法云,象征佛法广大无边。
  • 黄仲达: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 猎猎:形容风吹动衣物的声音。
  • 履常:人名,可能是诗人的另一位朋友。
  • 撰杖:手持拐杖。
  • 无乃媟:难道不是轻慢。
  • :形容笑声。
  • :远。
  • 四杰:指唐代的四位杰出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 :彗星。
  • :北斗星。
  • 三花:指三花马,即头上饰有三朵花的马。
  • 挂巾:指挂在马上的巾帼,象征英勇。
  • 双峰:指两座山峰,这里可能指两位高人。

翻译

黄仲达夜里从法云归来,骑着驴子高声歌唱,仰望着明亮的月亮。 天风呼呼地吹动着他的白袍,履常跟在后面,走得不及他快。 手持拐杖,背着行囊,难道不是显得轻慢吗? 路过市集时,小孩子们看到都笑出声来。 这个老头子到底是什么怪人,在俗世中游荡,难道他不需要位列仙班吗? 李图和邢诗的名声因此大传,但距离五百年前的四杰已经很远了。 先生寻找我的兴致也很高,深夜来敲僧舍的门。 栖息在树上的乌鸦翻动着满是露水的叶子,长长的彗星划过北斗星,光芒不减。 先生叫来酒要解热,还说古人有秉烛夜游的说法。 三花马上的挂巾篇,这些古老的故事不妨我也来记述。 高雅的风流自成一派,一次游玩一次嬉戏,知道不会被轻视。 先生对此似乎有所言,应当与双峰一样,共同磨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黄仲达夜归的情景,通过对其行为的描述,展现了其不羁的性格和超脱世俗的态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仰明月”、“天风猎猎”等,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同时,通过对黄仲达行为的赞美,表达了对其高洁品格的敬仰。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