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海无因泛,昆丘岂易寻。 数峰聊在目,一境暂清心。 悦彼松柏性,爱兹桃李阴。 列芳凭有土,丛干聚成林。 信矣子牟恋,归欤尼父吟。 暗香兰露滴,空翠蕙楼深。 负鼎位尝忝,荷戈年屡侵。 百城烦鞅掌,九仞喜岖嵚。 巴汉溯沿楫,岷峨千万岑。 恩偏不敢去,范蠡畏镕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瀛海:神话中的海名,此处指遥远的海域。
  • 昆丘:即昆仑山,传说中的仙山。
  • 数峰:几座山峰。
  • 悦彼:喜欢那些。
  • 松柏性:松柏的品格,常用来比喻坚贞不屈。
  • 桃李阴:桃树和李树的树荫,比喻美好的环境或教育成果。
  • 列芳:排列的花朵。
  • 丛干:聚集的树干。
  • 信矣:确实如此。
  • 子牟恋:子牟,人名,此处指其对故乡的眷恋。
  • 归欤:回去吧。
  • 尼父吟:尼父,对孔子的尊称,此处指孔子的吟咏。
  • 暗香:隐约的香气。
  • 兰露滴:兰花上的露珠滴落。
  • 空翠:空中的翠绿色,常指山色。
  • 蕙楼:蕙草环绕的楼阁。
  • 负鼎:背负重任。
  • 荷戈:扛着兵器,指从军。
  • 百城:许多城市。
  • 烦鞅掌:繁忙劳累。
  • 九仞:极高的山。
  • 岖嵚:山势险峻。
  • 巴汉:巴蜀和汉水地区。
  • 溯沿:逆流而上。
  • 岷峨:岷山和峨眉山。
  • 千万岑:无数的山峰。
  • 范蠡畏镕金:范蠡,春秋时期越国大夫,此处指他害怕金子熔化,比喻对权力的畏惧。

翻译

无法泛舟瀛海,昆仑山又岂能轻易寻觅。几座山峰仅在眼前,这一境地暂时让心灵得到清净。喜欢那些松柏的坚贞,爱这桃李树荫下的美好。花朵依土而列,树干聚集成林。确实,子牟对故乡的眷恋,回去吧,像尼父那样吟咏。兰花上的露珠滴落,散发着隐约的香气,空中的翠绿色在蕙楼深处。背负着重任,年复一年地扛着兵器。在许多城市中忙碌劳累,攀登极高的山峰,欣喜于其险峻。逆流而上穿越巴蜀和汉水,岷山和峨眉山间有无数的山峰。恩情使我无法离去,如同范蠡畏惧金子熔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故乡的眷恋,同时也表达了对责任和使命的承担。诗中通过对瀛海、昆丘等神话元素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松柏、桃李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结尾处提及的范蠡畏镕金,则隐喻了诗人对权力的畏惧和对个人命运的深思。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武元衡

武元衡,唐代诗人、政治家,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 1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