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达奚舍人

· 孟郊
北山少日月,草木苦风霜。 贫士在重坎,食梅有酸肠。 万俗皆走圆,一身犹学方。 常恐众毁至,春叶成秋黄。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 暗室晓未及,幽行涕空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达奚舍人:向奚舍人表达。
  • 北山:指偏僻的山地。
  • 重坎:指困境重重。
  • 食梅有酸肠:比喻生活艰苦,内心感到酸楚。
  • 万俗皆走圆:比喻世间大多数人随波逐流,追求圆滑。
  • 一身犹学方:指自己仍然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
  • 大贤秉高鉴:指贤人持有高尚的道德标准。
  • 公烛无私光:比喻公正无私,光明磊落。
  • 暗室晓未及:指在黑暗的房间里,天亮还未到来。
  • 幽行涕空行:在幽暗中行走,空自流泪。

翻译

在北山,日月的光辉稀少,草木在风霜中受苦。 贫穷的士人在重重困境中,吃着梅子,心中感到酸楚。 世间万般俗人都追求圆滑,而我却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 常常担心众人的诋毁到来,就像春天的叶子变成秋天的黄色。 贤德之人持有高尚的道德标准,公正无私,光明磊落。 在黑暗的房间里,天亮还未到来,我在幽暗中行走,空自流泪。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孟郊在困境中的坚持和孤独。诗中,“北山少日月”和“草木苦风霜”描绘了环境的艰苦,而“贫士在重坎”和“食梅有酸肠”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楚。诗人的坚持体现在“万俗皆走圆,一身犹学方”,他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的原则。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对公正无私的向往,以及在黑暗中孤独行走的无奈和悲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坚定不移的品格和对理想的追求。

孟郊

孟郊

孟郊,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5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