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双凫二首

· 吴融
双凫狎得傍池台,戏藻衔蒲远又回。 敢为稻粱凌险去,幸无鹰隼触波来。 万丝春雨眠时乱,一片浓萍浴处开。 不在笼栏夜仍好,月汀星沼剩裴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双凫:两只野鸭。
  • 狎得:亲近地得到。
  • :靠近。
  • 戏藻:嬉戏于水草之间。
  • 衔蒲:嘴里叼着蒲草。
  • 稻粱:指食物。
  • 凌险:冒险。
  • 鹰隼:猛禽,这里指天敌。
  • 触波:触及水面,指捕食。
  • 万丝春雨:形容春雨细密如丝。
  • 浓萍:浓密的浮萍。
  • 浴处:沐浴的地方,指水面。
  • 笼栏:笼子和围栏,指束缚。
  • 月汀:月光下的水边。
  • 星沼:星光下的水池。
  • 剩裴回:剩余的徘徊,指悠闲自得。

翻译

两只野鸭亲近地靠近池边台地,嬉戏于水草之间,嘴里叼着蒲草,远远地又游回来。它们敢于为了食物冒险,幸好没有猛禽触及水面来捕食。春雨细密如丝,它们在雨中安然入睡,一片浓密的浮萍在它们沐浴的地方展开。它们不受笼子和围栏的束缚,夜晚依旧美好,在月光下的水边和星光下的水池中悠闲自得地徘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只野鸭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它们的自由与安逸。诗中“双凫狎得傍池台”一句,即以亲近自然的姿态开篇,展现了野鸭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后文通过对野鸭嬉戏、觅食、避敌、沐浴等生活细节的描写,进一步以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态的赞美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充满了田园诗的韵味。

吴融

吴融

吴融,字子华,吴翥孙,唐越州山阴人,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公元903年),享年五十四岁。唐昭宗龙纪进士。韦昭度讨蜀,表掌书记。坐累去官,流浪荆南,依成汭。后以礼部郎中为翰林学士,拜中书舍人。唐昭宗反正,御南阙受贺,融最先至,草十数诏,语当意详,进户部侍郎。终翰林承旨。有《唐英歌诗》。 ► 3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