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坊正字剑子歌

· 李贺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挼丝团金悬䍡?,神光欲截蓝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拼音

译文

在太子宫中担任正字老前辈的剑匣中,装着一柄光芒耀眼如三尺秋水的宝剑,它曾上山刺虎、入水斩蛟,来历不凡。远远看去,这柄宝剑好似从云隙中射下来的一抹月光,寒气侵人;又像是一条平铺着的洁白的绢带。银光闪闪,老鲨鱼皮制成的剑鞘呈现出蒺藜刺般光彩艳发的花纹,剑身上涂抹着一层厚厚的鸊鹈油像雄鹇鸟的尾羽毛般锃亮,永不生锈。这柄宝剑不仅精美绝伦,锋利无比,而且有一颗像战国时期的著名侠士荆轲那样的侠义之心,分分明明照映着春坊的图书文字。它那剑柄上垂着的金色丝缚还是那样鲜艳夺目,它在匣中发出的奇异光芒,随时都在跃跃欲试,想把那坚硬无比的兰田美玉切削成泥呢!西方的白帝看见它也会惊惶失色,神母也会吓得嗷嗷大哭。

注释

春坊正字:唐代太子宫中掌校正经籍文字的官员,隶属于左春坊司经局。故称为春坊正字。剑子:即剑 先辈:指春坊正字。《演繁露》记载:唐代举人称已经及第为先辈。三尺水:三尺剑。 吴潭斩龙子:西晋周处在义兴(江苏宜兴)斩蛟龙除害的故事。见《世说新语·自新》。 隙月:缝隙中的月光。比喻剑。 练带:白色的绢带。剑光像白色的绢带。比喻剑很重 蛟胎:沙鱼皮做的剑鞘。蛟胎皮,就是鲨鱼皮,有珠纹而坚硬,古代的剑鞘多用它做成。蒺藜:草木植物,果实圆而有刺。这里用来形容剑鞘的花纹。 鸊鹈(pìtí):水鸟名,用它的脂肪涂剑可以防锈。淬:涂抹的意思。白鹇(xián):鸟名,似山鸡而色白,尾长三尺,这里用以形容剑的锃亮。 荆轲:战国时卫国人,曾刺杀秦始皇。 挼丝团金:用金丝编制成的圆形繐子。簏簌(lùsú,竹字头应改为罒字头):下垂的样子。 蓝田玉:蓝田的美玉。 西方白帝:神话中西方的神。 鬼母秋郊哭:《史记·高祖本纪》:刘邦酒醉夜行,挥剑斩杀了拦路的大蛇,后来见一老母哭泣,自称我的儿子是西方白帝子,现在被赤帝子杀了。

《春坊正字剑子歌》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这是李贺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首著名的咏剑诗。诗中细腻地描绘了春坊正字官所收藏宝剑的光芒、质地、装饰以及非凡的功能,并含蓄地对剑的主人寄托了重大希望。全诗构思新颖、设想新奇、比喻奇异、主题深刻。

赏析

此诗开头二句:“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直接入题。“吴潭斩龙子”,暗用《世说新语》中载周处在古吴地的义兴长桥斩蛟的故事。在开头六句里,诗人用“三尺水”、“隙月斜明”、“练带平铺”、“白鹇尾”等一连串的比喻,渲染宝剑的光亮,用“蒺藜刺”形容剑鞘的精美,并用周处长桥斩蛟的故事,极力赞美宝剑的不凡经历,重点在“形其利”,下面的六句则把笔力的重点转向“传其神”。“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这两句是说:这柄宝剑不仅精美绝伦,锋利无比,而且有一颗跳动着的心,希望为国解愁、为人赴难,盼望着难能再有一试锋芒的时刻;然而它却长时间地被闲置不用,整天被佩在一个九品文官春坊正字的身上。它会感到委曲、羞愧的。所以在这里诗人呼告、祈求:不要让这柄满怀侠义之心的剑宝整天无所事事,徒然让它的光辉照映着春坊的图书文字吧!这两句是全诗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在这两个诗句里,诗人想落天外,比喻新奇,以飞扬之笔,点燃了全诗光照之火,成为统帅全诗的灵魂,把咏剑的主题升华到了咏人的高度,它十分自然地把宝剑的被抛弃、春坊正字的大材小用和诗人的失意不遇绾合在一起,咏剑的不能尽其用,实写人的不能尽其材;剑的不遇,正是春坊正字和诗人的不遇的真实写照。咏剑是宾,咏人才是主。王琦评云:“通篇供剑以抒不遇知己之感。”可谓中的之言,接着诗人又写道:“挼丝团金悬,神光欲截兰田玉。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这四句是说:这柄宝剑虽然久遭废弃,不得其用,但它的神威却不减当年。在最后两个诗句里,诗人用了刘邦斩蛇的故事。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酒醉夜行,遇一大蛇当道。刘邦挥剑把蛇斩为两段。后来有人经过这里,见一老妇啼哭。问她的原因,她说她的儿子是西方之神白帝的儿子,化成龙,被赤帝的儿子(刘邦)杀了,所以伤心啼哭。说完这个老妇就不见了,她原来是西方的神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进一步渲染春坊正字宝剑的神奇威力。 全诗由形到神,由物及人,构思新颖,设想奇特,比喻连珠,绾合自然,炼字妍冶而传神,用典多而不晦涩,跳跃大而脉络暗藏,主题深刻而无枯燥之嫌,不愧为咏剑的名篇。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春坊正字:唐代太子属官,掌管校正经史文字。
  • 先辈:对有才学或年长人的尊称,这里指剑的主人。
  • 匣中三尺水三尺水(sān chǐ shuǐ ),指剑,剑长约三尺,古人以水形容剑的光亮、锋利,这里说剑在匣中。
  • 吴潭斩龙子:出自古代传说,相传春秋时干将铸剑三年乃成,剑成之时,有蛟龙出现,于是干将、莫邪夫妇以剑斩蛟龙。这里借这个典故说明剑的神奇。
  • 隙月:从缝隙中透过的月光。
  • 练带:洁白的丝带,这里形容剑的寒光如同平铺的练带。
  • 蛟胎皮:传说蛟龙皮可以制剑鞘,这里说明剑鞘材质不凡 。
  • 蒺藜刺蒺藜(jí lí),一种带刺的植物,这里形容剑鞘上装饰得像有蒺藜刺一样。
  • 鸊鹈淬花鸊鹈(pì tí ),水鸟名,用鸊鹈膏涂剑,可以防锈。淬花,指淬炼刀剑时出现的精彩火花。
  • 白鹇尾:白鹇(bái xián),一种珍贵的鸟,这里或是说剑身如白鹇尾的色泽。
  • 直是:真是。
  • 照见春坊字:春坊是官署名,春坊正字是官职,这里意思是不要让剑只看到春坊正字这一官职象征,暗示不要让这把英雄佩剑长期闲置无用武之地。
  • 挼丝团金(ruó)丝,揉搓丝线;团金,把金线团绕起来。形容剑把上装饰精致。
  • 䍡 (shà):古代鞋上装饰的带子。这里挼丝团金悬䍡意思说剑上有精美的装饰。
  • 神光:神奇的光芒,这里指剑的光芒。
  • 蓝田玉:蓝田(今属陕西)所产的美玉,十分有名。这里说剑的光芒好像能截断蓝田玉。
  • 西方白帝: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主西方之神。
  • 鬼母:传说能产鬼的神怪。

翻译

前辈剑匣之中的那柄宝剑啊,如三尺波光闪耀的清水,它曾深入吴潭斩杀蛟龙。从缝隙透出的月光斜照着它,散发着寒冷的光芒,这寒光像平铺的练带,轻盈得吹都吹不起。剑鞘用蛟胎皮制成,上面装饰如蒺藜刺般坚硬,用鸊鹈膏淬炼宝剑,剑身色泽如同白鹇的尾部一样美丽。这柄剑啊,真是有着荆轲般赤诚之心,可不要只让它长久面对春坊正字这空有名头的官职。那剑柄装饰着精心揉搓缠绕的金丝,还垂着精美的鞋带状装饰,剑气冲霄,简直要截断那珍贵的蓝田美玉 。这剑一旦拔出,连西方白帝都会为之震惊,野外的鬼母也会吓得嗷嗷大哭。

赏析

这首《春坊正字剑子歌》是李贺的奇诡之作。诗人以丰富奇特的想象,通过对宝剑的各种描写,展现了宝剑的不凡。开篇以“匣中三尺水”“吴潭斩龙子”描绘剑的来历和威力,奠定了宝剑的神奇基调。接着从剑的寒光如练、剑鞘材质不凡、淬炼工艺精妙等方面细细雕琢其外在形象与特质。诗中特别赋予剑“荆轲一片心”,实则是借剑喻人,表达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被闲置在春坊正字这样低微官职上的愤懑与不平。“挼丝团金悬䍡 ,神光欲截蓝田玉”进一步描写剑的精美装饰和凌厉剑气,“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把剑的威力夸张到极致,营造出神奇惊悚的氛围。全诗笔调新奇,意象瑰怪,借剑抒发情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李贺诗歌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以及他内心的郁郁不得志 。

李贺

李贺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