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游匡山:游览匡山。匡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庐山,因庐山古称匡庐。
- 始识庐峰:初次认识庐山的山峰。
- 次第攀:依次攀登。
- 襟抱:胸怀。
- 閒:同“闲”,悠闲。
- 鸿濛:指天地初开时的混沌状态。
- 巉峭:形容山势险峻。
- 尺五间:形容距离很近,尺五即一尺五寸,比喻极近。
- 拥阴:树木茂密,遮蔽阳光。
- 寺径:通往寺庙的小路。
- 瀑飞流响:瀑布飞泻,水声响亮。
- 江湾:江河的弯曲处。
- 儒老:指年老的儒者。
- 烟霞:指山水景色。
- 几住山:几次居住在山中。
翻译
初次认识庐山的山峰,我依次攀登,此时我的胸怀十分悠闲。天地初开时的混沌之地仿佛就在眼前,险峻的山峰似乎离天只有一尺五寸的距离。树木茂密,遮蔽了通往寺庙的小路,瀑布飞泻,水声响亮,传到了江河的弯曲处。近来,年老的儒者多半沉浸在山水景色中,不必询问前人曾几次居住在这山中。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游览匡山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山水的壮美与宁静。诗中“鸿濛有地寻常外,巉峭离天尺五间”一句,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山势的险峻和与天空的接近,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树木和瀑布,进一步以动衬静,增强了山中的宁静氛围。最后提及儒老与烟霞,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前人隐居经历的淡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