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夜宿海幢僧阁

隔江灯火坐中看,四面潮声欲上栏。 山月鹿归双角解,寺钟龙听一珠蟠。 河南书屋人何在,岭上松风石自寒。 无限幽怀不能写,抱琴清绝水云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海幢僧阁:位于江边的一座寺庙中的阁楼。
  • 潮声:潮水涌动的声音。
  • 上栏:攀上栏杆。
  • 山月:山间的月亮。
  • 鹿归:鹿回到栖息地。
  • 双角解:鹿角脱落,指鹿在换角期。
  • 寺钟:寺庙中的钟声。
  • 龙听:龙在倾听,这里形容钟声悠扬,仿佛龙在聆听。
  • 一珠蟠:形容钟声如同一颗珠子盘绕。
  • 河南书屋:指位于河南的书房或学堂。
  • 人何在:人在哪里,表示对某人的思念或寻找。
  • 岭上松风:山岭上的松树和风。
  • 石自寒:石头本身带有寒意。
  • 幽怀:深藏的心思或情感。
  • 抱琴:怀抱古琴。
  • 清绝:清澈至极。
  • 水云端:水面上方的云端,形容高远或幽静之地。

翻译

坐在江边的僧阁中,隔着江面望去,灯火闪烁,潮水声声,仿佛要涌上栏杆。山间的月亮下,鹿儿归巢,双角已解,寺庙的钟声悠扬,如同龙在倾听,一颗珠子般盘绕。河南的书屋中,人已不知去向,山岭上的松树和风,石头带着寒意。我心中深藏的情感无法言说,只能怀抱古琴,在水云之间达到清澈至极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至夜晚在江边僧阁中的静谧景象,通过“隔江灯火”、“潮声欲上栏”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山月鹿归”、“寺钟龙听”等意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与宗教的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结尾的“抱琴清绝水云端”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心境。

梁以壮

梁以壮(一六○七─?),字又深,号芙汀居士。番禺人。以壮祖在明朝历有宦声,夙有家学。以壮年十一负文字之名,弱冠即有著述,后曾出岭游历。著有全集二十六卷,《兰扃前集》为其另行编选。 ► 362篇诗文

梁以壮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