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

曾饯荆轲两岸愁,至今风雨不胜秋。 沙非博浪成锥立,水向黄河变血流。 乱国合纵心易散,危时知已命难酬。 芦花日落渔人老,犹唱悲歌倚钓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曾饯:曾经饯行。
  • 荆轲: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曾试图刺杀秦王。
  • 不胜秋:无法承受秋天的凄凉。
  • 博浪:指博浪沙,张良曾在此地刺杀秦始皇。
  • 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抗秦的策略。
  • 知已:知己,了解自己的人。
  • :报答。
  • 钓舟:钓鱼的小船。

翻译

曾经在易水边为荆轲饯行,两岸的人们都感到忧愁,至今那里的风雨依旧让人无法承受秋天的凄凉。沙地不似博浪沙那样成为刺杀的场所,但水流却像黄河一样变成了血流。在乱世中,六国联合抗秦的心思容易分散,而在危难时刻,了解自己的人却难以找到,命运也难以得到报答。芦花随着日落而凋零,渔人渐渐老去,但仍然倚着钓鱼的小船唱着悲伤的歌。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回忆荆轲的往事,表达了对乱世中英雄命运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哀愁。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如将易水与博浪沙对比,黄河与血流相映,突出了历史的残酷和人生的无奈。尾联以芦花、日落、渔人老去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悲壮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往昔英雄的怀念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

梁以壮

梁以壮(一六○七─?),字又深,号芙汀居士。番禺人。以壮祖在明朝历有宦声,夙有家学。以壮年十一负文字之名,弱冠即有著述,后曾出岭游历。著有全集二十六卷,《兰扃前集》为其另行编选。 ► 362篇诗文

梁以壮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