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龙锡:指僧人的法器,即锡杖。
- 羽翰:羽毛,比喻书信或文章。
- 法华:指佛教经典《法华经》。
- 色相:佛教术语,指一切事物的形状外貌。
- 心蕊:心中的精华或核心。
- 旃檀:一种香木,常用来比喻佛教的香气或功德。
- 苍猿:老猿,常用来象征深山或禅境。
- 白气尊:可能指佛教中的某种尊贵之气或象征。
- 淩风:乘风,形容行动自由无阻。
- 环佩:古人衣带上所系的佩玉,此处可能指伴随的声响或象征。
- 虚坛:空旷的坛场,指佛教的修行场所。
翻译
南来的佛法本无固定的居所,僧人的锡杖在一段时间内传递着信息。 于是有了《法华经》展现的种种形态,微妙地触及内心的精华就足以散发出旃檀的香气。 千峰在落日的余晖中,苍猿已经安定,一条道路横亘,白色的气息显得尊贵。 你允许我乘风独自往来,月光下,环佩的声音在空旷的坛场上回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佛教僧人无胜上人带着檀香佛像归金陵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观与佛教意象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理解和对僧人旅途的祝愿。诗中“南来宗意原无住”体现了佛教的流动性与无固定居所的特性,“龙锡经时信羽翰”则形象地描绘了僧人传递佛法的过程。后文通过“法华开色相”、“心蕊足旃檀”等句,展现了佛教教义的深邃与美好。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往来的向往,以及对僧人旅途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佛教和自然景观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