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关少璋曾完初梁重明朱季美刘季德赵丕振过集池亭迟刘道子不至

开径延三益,为轩借数楹。 不辞河朔饮,偏得古人情。 茗色侵兰薄,炉香透竹清。 鱼牵秋水荇,禽杂野弦声。 共适临池兴,争传避暑觥。 息机忘礼法,高尚废时名。 聚散浑无迹,风尘厌有营。 颂因成酒德,何处觅刘伶。
拼音

所属合集

#七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邀请。 三益:指良友。 :有窗的长廊或小屋。 :凭借,依靠。 数楹(yíng):几间房屋。 河朔(shuò)饮:指夏日避暑之饮。 茗(míng):茶。 兰薄:兰草丛。 荇(xìng):一种水生植物。 觥(gōng):古代酒器。 息机:息灭机心。 礼法:礼仪法度。 时名:当时的声名。

翻译

打开小路邀请良友,凭借几间房屋建造长廊小屋。 不推辞夏日避暑之饮,偏能体会到古人的情谊。 茶香侵入兰草丛中,炉香透过竹林显得格外清幽。 鱼儿牵动着秋水中的荇草,禽鸟的声音夹杂着野外的弦乐声。 一起享受在池边的兴致,争相传递着避暑的酒杯。 息灭机心忘却礼仪法度,崇尚高洁废弃当时的声名。 聚散都没有踪迹,在风尘中厌恶有所经营。 作颂因而成就了酒德,到哪里去寻觅刘伶那样的人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诗人与朋友们在池亭相聚的情景。诗中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如茶香、炉香、鱼荇、禽声等,营造出一种清幽、闲适的氛围。朋友们在此尽情畅饮,忘却礼法,追求高尚的情趣,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聚散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欧必元

欧必元,字子建。顺德人。大任从孙,主遇从兄。十五岁为诸生,试辄第一。明思宗崇祯间贡生,年已六十。以时事多艰,慨然诣粤省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善之而不能用。当时缙绅称之为岭南端士。尝与修府县志乘,颇餍士论。晚年遨游山水,兴至,落笔千言立就。必元能诗文,与陈子壮、黎遂球等复修南园旧社,称南园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罗浮草》、《溪上草》、《琭玉斋稿》等。清郭汝诚咸丰《顺德县志》卷二四有传。欧必元诗,以华南师范大学藏清刊本《欧子建集》为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