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频年:连续多年。
- 皓首:白头,指年老。
- 姜肱被:成语“姜肱共被”,比喻兄弟友爱。肱(gōng)。
- 康伯衣:源于“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后用为孝亲之典。
翻译
年纪越来越大,近些年总是经历离别,收到书信后心中有百般感慨。悲痛地想要再见一面,可兄长已经白发苍苍先我而去了。夜晚寒冷,想起了兄弟友爱如姜肱共被的情谊,天气寒冷,又联想到韩康伯与母亲间的温暖亲情。如今只叹息追悔莫及,只有长长的泪水不停地流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刘崧在夜梦亡兄后,因兄长以家事相语,醒来后深感悲痛而作。诗中表达了对兄长离世的深切悲痛和对往昔亲情的怀念。首联通过“老去频年别”表达了岁月流逝中不断经历离别的无奈与感慨,“书来百感非”则进一步强调了收到书信后内心的复杂情感。颔联“痛心须一见,皓首竟先归”,直接抒发了对兄长离世的痛心和遗憾,“皓首竟先归”更突出了生命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颈联通过“夜冷姜肱被,天寒康伯衣”,用姜肱共被和韩康伯的典故,烘托出亲情的温暖与珍贵,同时也与现实中兄长的离去形成鲜明对比,更加深了诗人的悲痛之情。尾联“只今嗟莫及,惟有泪长挥”,表达了诗人对兄长的追悔和无尽的思念,只能以泪洗面。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哀婉,用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对亲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