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都宪总制陕西

出入三朝位望崇,又歌文武发元戎。 西师共仰韩招讨,回纥遥惊郭令公。 祖饯衣冠明晓日,先驱旗纛起秋风。 九重宵旰苍生意,应赖全收不杀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位望崇:地位和声望很高。
  • 元戎:主将,统帅。
  • 西师:向西出征的军队。
  • 韩招讨:指北宋名将韩琦,曾为招讨使,抵御西夏,功绩卓著。此处借指张都宪,赞誉他有韩琦般的军事才能。
  • 回纥(hé):古代北方及西北的少数民族。这里借指外族。
  • 郭令公:指唐代名将郭子仪,曾率军平定安史之乱,威震天下,被封为汾阳郡王,世称郭令公。此处也是借郭子仪来赞扬张都宪的威名。
  • 祖饯: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叫“祖”,后称设宴送行为“祖饯”,即饯行。
  • 旰(gàn):晚,天色晚。

翻译

张都宪在三朝为官,地位和声望都很高,现在又要率领军队出征。向西出征的军队都敬仰他如韩招讨一般,外族也对他如郭令公般敬畏。在明亮的朝阳下,人们为他举行隆重的饯行仪式,衣冠整齐;在秋风中,先行的旗帜高高飘扬。皇帝日夜操劳,关心百姓生计,期望他能凭借保全百姓、不滥杀无辜的功德,让国家安定,百姓安康。

赏析

这首诗是为张都宪总制陕西出征而作,表达了对张都宪的敬仰和期望。诗的首联写张都宪的地位和此次出征的使命,突出了他的重要性。颔联通过借用韩琦和郭子仪的典故,赞扬张都宪的军事才能和威名,使读者对他的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颈联描写了饯行的场景,朝阳下的祖饯和秋风中的旗帜,烘托出了出征的庄重和气势。尾联则从皇帝和百姓的角度,表达了对张都宪的期望,希望他能以不杀之功,保障百姓的生命和国家的安宁。整首诗气势恢宏,用典恰当,既体现了对张都宪的赞美,也表达了对国家和百姓的关怀。

潘希曾

明浙江金华人,字仲鲁,号竹涧。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出核湖广等地边储归,不赂刘瑾,被廷杖除名。瑾败,起刑科右给事中。嘉靖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入为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涧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