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幻上人

竹里溪头隐数家,何来门巷有三车。 太常似嗜斋中酒,天女疑分雨后花。 香钵清烟供施饭,石炉烹水荐新茶。 休从人代论离合,一苇期君泛海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车:指羊车、鹿车、牛车,以喻三乘,是佛教用语,此处借指众多信徒或访客。(车:chē)
  • 太常:此处借指高僧,因其有超凡的修行和境界。
  • 天女:佛经中所说的护法神之一,这里用以形容美好、神秘的形象。
  • 一苇:用芦苇编成的筏子。佛教中有“一苇渡江”的典故,此处表示以简单的工具渡海,象征着坚定的信念和决心。(苇:wěi)

翻译

在翠绿的竹林里,溪水的源头隐藏着几户人家,不知为何这里的门巷会有众多访客。高僧似乎喜爱斋中的美酒,那美好的天女好像在分取雨后的花朵。清香的钵中,青烟袅袅,用于供奉施饭;石炉中煮着水,为客人献上新茶。不要从人世的角度去谈论分离与聚合,我期望您能凭借一只芦苇筏子,渡海到达彼岸。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场景,通过对竹里溪头的数家、门巷中的访客、高僧的喜好、天女的形象以及供奉施饭、烹水煮茶等细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诗中的意象丰富,如竹、溪、三车、太常、天女、香钵、石炉等,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和神秘感。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幻上人的祝福和期望,希望他能坚定信念,超越尘世的离合,达到彼岸。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

欧必元

欧必元,字子建。顺德人。大任从孙,主遇从兄。十五岁为诸生,试辄第一。明思宗崇祯间贡生,年已六十。以时事多艰,慨然诣粤省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善之而不能用。当时缙绅称之为岭南端士。尝与修府县志乘,颇餍士论。晚年遨游山水,兴至,落笔千言立就。必元能诗文,与陈子壮、黎遂球等复修南园旧社,称南园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罗浮草》、《溪上草》、《琭玉斋稿》等。清郭汝诚咸丰《顺德县志》卷二四有传。欧必元诗,以华南师范大学藏清刊本《欧子建集》为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