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孙真州伯刚南轩种竹十二韵

· 刘崧
闻种南轩竹,亲携斸地童。 覆根深宿土,护叶背惊风。 籊籊看双干,潇潇自一丛。 雨愁崖响挫,晴爱树阴笼。 低映横窗北,深连别坞东。 春林期尽植,秋径得傍通。 散帙琅玕润,移尊翠黛空。 商音凉瑟瑟,海气夜濛濛。 习隐兼松菊,摅材并梓桐。 清怀二子上,名混七贤中。 自附幽栖兴,能忘长养功。 终言拂霄汉,高节倘齐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斸(zhú):挖掘。
  • 籊籊(tì tì):长而尖细的样子。
  • 帙(zhì):书、画的封套,这里指书卷。
  • 琅玕(láng gān):像珠子的美石,这里形容竹子像美玉般润泽。
  • 商音:古代五音之一,其声悲凉哀怨。
  • 瑟瑟:形容风声或其他轻微的声音。

翻译

听说要在南轩种竹子,亲自带着挖掘土地的童子。竹子的根深深覆盖着旧日的土壤,叶子护着自身以抵御狂风。细长的两根枝干引人注目,潇洒地形成一丛。下雨时担心山崖上的声响受到挫折,晴天则喜爱树阴的笼罩。竹子低低地映照在窗北,深深地连接到别坞的东边。春天的树林期望全部种满,秋天的小路能够从旁通过。打开的书卷因竹子而润泽,移动酒杯时眼前翠色如空。商音凉凉地传来瑟瑟之声,海气在夜晚中蒙蒙一片。这里有像松菊一样的隐士之趣,也有像梓桐一样可利用的材料。清雅的情怀可与孙伯刚二人相比,名声混杂在七贤之中。自己附带着隐居的兴致,不能忘记竹子生长养育的功劳。最终希望竹子能直上云霄,高尚的气节或许能与竹子一同达到。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在南轩种竹的事情展开,描绘了竹子的生长环境、姿态以及种竹所带来的感受和期望。诗中通过“覆根”“护叶”“籊籊”“潇潇”等词语,生动地刻画了竹子的形态和特质,展现出竹子的坚韧与潇洒。同时,诗人借助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如“雨愁崖响挫,晴爱树阴笼”“商音凉瑟瑟,海气夜濛濛”,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增添了诗的意境美。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气节的追求。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