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朴庵章都宪以道

二纪同年几故人,天涯踪迹苦参辰。 閒愁误遣霜侵鬓,渴想空疑月写神。 再历容台惭忝窃,宏开宪府仰经纶。 何时一笑重逢地,酒盏诗篇取次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二纪:一纪为十二年,二纪即二十四年。
  •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或同一年中进士的人。
  • 苦参辰:长久地思考时光。(“参”读作“cēn”)
  • 闲愁:无端无谓的忧愁。
  • 误遣:错误地使得。
  • 霜侵鬓:形容头发像被霜染白,指时光流逝使人衰老。
  • 渴想:非常想念。
  • 容台:礼部的别称。
  • 惭忝窃:惭愧自己不配担任某个职位。(“忝”读作“tiǎn”)
  • 宪府:御史台的别称。
  • 经纶: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和编丝成绳,统称经纶。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翻译

二十四年来,当年的同年中还有几个故人呢?我在天涯漂泊,长久地思考着时光的流逝。无端的忧愁错误地使得双鬓如霜般变白,极度的想念让人怀疑月亮都在传神地表达我的思念。再次任职于礼部,我惭愧自己有愧于此,而您宏大开阔地在御史台筹划治理国家大事,令人敬仰。不知何时我们能在重逢之地开怀一笑,依次摆出酒盏,吟诵诗篇。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潘希曾寄给章都宪以道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故人离散的感慨,以及对自己职位的惭愧和对友人的敬仰。首联通过“二纪”“几故人”“苦参辰”等词,抒发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颔联中“闲愁误遣霜侵鬓,渴想空疑月写神”,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忧愁和思念,意境深沉。颈联则提到了自己在礼部的惭愧和对友人在御史台的敬仰,表现出对友人的钦佩之情。尾联“何时一笑重逢地,酒盏诗篇取次陈”,表达了对重逢的期待,希望能与友人再次相聚,共同饮酒作诗,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时光、思念、职位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潘希曾

明浙江金华人,字仲鲁,号竹涧。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出核湖广等地边储归,不赂刘瑾,被廷杖除名。瑾败,起刑科右给事中。嘉靖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入为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涧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