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暮候家僮不至

· 刘崧
少日疏狂惯,中年感慨同。 梦啼惊泪雨,坐久怯头风。 把酒嗔浮蚁,看书惜过鸿。 故园归渐近,凭问菊花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少日:年轻时。
  • 疏狂:豪放,不受拘束。(“疏”读音:shū)
  • 中年:指作者所处的人生阶段。
  • 感慨:有所感触而慨叹。
  • 梦啼:梦中啼哭。
  • 泪雨:像雨一样的泪水。
  • 坐久:长时间坐着。
  • 怯头风:惧怕风寒头痛。
  • 把酒:端着酒杯。
  • :责怪,埋怨。
  • 浮蚁:酒面上的浮沫。
  • 过鸿:飞过的大雁。

翻译

年轻时习惯了豪放不羁,到了中年感慨也变得相同。 在梦中啼哭惊醒,泪水如雨,长久地坐着害怕染上风寒头痛。 端着酒杯责怪酒面上的浮沫,看书时惋惜飞过的大雁。 故乡越来越近了,想问问家里的菊花丛怎么样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暮时节的心境和感受。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比年轻时的疏狂和中年时的感慨,体现出人生阅历的积累和心境的变化。接下来的两句“梦啼惊泪雨,坐久怯头风”,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对身体状况的担忧。“把酒嗔浮蚁,看书惜过鸿”则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描写,进一步烘托出作者的情绪,他在喝酒时对酒面上的浮沫表示不满,看书时又为飞过的大雁而惋惜,这些都反映出他内心的不平静。最后一句“故园归渐近,凭问菊花丛”,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中菊花的关切,也透露出他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在特定时期的复杂情感,富有意境和感染力。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