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五日早赴奉天殿右角门谢恩明日出通济门登舟感赋一首
同捧天书拜紫宸,独驱羸马出京门。
十年滥禄惭儒术,六帙归田荷主恩。
夹道莺啼千骑合,连城虎踞万营屯。
白头此去怜疏远,翘望蓬莱海色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紫宸(zǐ chén):宫殿名,唐宋时为皇帝接见群臣及外国使者朝见庆贺的内朝正殿,在大明宫内。这里借指皇宫。
- 羸马(léi mǎ):瘦弱的马。
- 滥禄:指空享俸禄。
- 六帙(liù zhì):帙,本意为书、画的封套,这里作量词,一帙为一套线装书,六帙指代六十岁。
- 荷(hè):承受,承蒙。
- 夹道:指(靠近道路的)两旁。
- 骑(jì):一人一马的合称。
- 虎踞: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 暾(tūn):形容日光明亮温暖,亦用以形容火光炽盛。
翻译
一同手捧着诏书在皇宫朝拜,我独自骑着瘦弱的马走出京城大门。 十年空享俸禄,我惭愧自己的儒家学术,六十岁时归田,承蒙君主的恩情。 道路两旁黄莺啼叫,众多骑兵集合,接连的城池地势险要,众多军营屯扎。 我这白发之人此次离去,自觉被疏远,翘首盼望那蓬莱仙山,海上的天色明亮温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刘崧在特定的情境下所作,表达了他复杂的情感。首联描写了他与他人一同在皇宫谢恩后,独自骑马离京的情景,体现出一种孤独和落寞之感。颔联中,诗人反思自己十年的为官生涯,认为自己空享俸禄,对自己的儒术感到惭愧,同时也表达了对皇帝让他归田的感恩之情,这种情感既有对自身的反思,又有对皇恩的感激,显得矛盾而真实。颈联通过对道路两旁景象和城池军营的描写,展现出一幅宏伟壮观的画面,与诗人自身的孤独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尾联中,诗人以白发之人自喻,表达了对被疏远的无奈,同时又对蓬莱海色的光明温暖充满了向往,表现出他对未来的一丝期望。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和自身情感的表达,反映了诗人在人生转折点上的复杂心境。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
刘崧的其他作品
- 《 下北岩适举正鹏举自溪上来迎道中赋此 》 —— [ 明 ] 刘崧
- 《 刘氏西楼小集和吕仲善韵 》 —— [ 明 ] 刘崧
- 《 送白石上人游江东 》 —— [ 明 ] 刘崧
- 《 江上风雨骤作 》 —— [ 明 ] 刘崧
- 《 宫体四时词答和欧阳原之 》 —— [ 明 ] 刘崧
- 《 寄酬长兴知县萧德瑜四首其三 》 —— [ 明 ] 刘崧
- 《 赠李克隽主事还京 》 —— [ 明 ] 刘崧
- 《 八月十一日自水南渡江道金华过北岩访萧鹏举氏是日云阴掩冉殊不见日色道中赋绝句三首明日因录柬举善暨鹏举伯仲 》 —— [ 明 ] 刘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