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东阿已迁谷城旧县水潦之馀民物萧条可感

· 刘崧
日落高原起暮尘,风回残烧入荒榛。 榆林古道馀双堠,草屋人家少四邻。 野枣有秋惟酿酒,园桑无主半为薪。 遥怜频岁罹河患,往事空馀旧俗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东阿(ē):县名,在今山东省西部。
  • 潦(lǎo):雨水大。
  • 榛(zhēn):丛生的树木。
  • 堠(hòu):古代观望敌情的土堡。

翻译

太阳西落,高原上扬起暮尘,风儿回旋,残火蔓延进荒芜的丛林。 榆林古道上只余下两座土堡,茅草屋中的人家四周少有邻居。 野外的枣子到了秋天只能用来酿酒,园中的桑树无人管理,多半被当作柴薪。 我深切怜悯这里的百姓连年遭受黄河水患,过往之事只留下旧时风俗的淳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东阿地区在遭受水灾后的荒凉景象以及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首联通过“日落”“暮尘”“风回”“残烧”等词语,营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氛围。颔联进一步描写了古道上的荒凉和人家的稀少,突显了当地的萧条。颈联则具体描述了野枣只能酿酒、桑树被当柴烧的情景,反映了当地资源的匮乏和人民生活的艰难。尾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遭受水患的怜悯之情,同时也提到了这里还保留着淳朴的旧俗,给这片荒凉的土地增添了一丝温暖。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凄凉,深刻地反映了自然灾害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