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岧峣(tiáo yáo):山高峻的样子。
- 岱宗:泰山的别称。
- 登封:古代帝王封禅的仪式。
- 坛虚:祭坛空旷。
- 金沙:指金色的沙粒,这里形容潭水中的沙粒闪耀如金。
- 白龙:比喻潭水中的波浪或水流。
- 虞辇:指虞舜的车驾,虞舜是中国古代的贤君。
- 斑竹:一种竹子,其上有斑点,常用来比喻哀怨之情。
- 禹碑:传说中大禹治水时所立的碑。
- 紫苔:紫色的苔藓,常生长在古迹或石碑上。
- 无生:佛教术语,指超越生死的境界。
- 出世踪:指超脱尘世的行为或境界。
翻译
衡山高耸,与泰山并驾齐驱,汉代的皇帝为何没有在此举行封禅大典?祭坛空旷,星斗明亮如青玉,潭水涌动,金沙闪耀,波浪如白龙吼叫。虞舜的车驾不再归来,斑竹上留下了哀怨的痕迹,大禹的碑文已被紫苔覆盖,模糊不清。今古悠悠,一切如同梦境,我愿学习无生的境界,超脱尘世的踪迹。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衡山的壮丽景色,并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了对古今变迁的感慨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坛虚星斗明青玉”和“潭涌金沙吼白龙”,生动地描绘了衡山的神秘与壮美。同时,通过对“虞辇不归”和“禹碑灭没”的描写,抒发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愿学无生,追求超脱尘世境界的愿望,体现了对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