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卢文刚

· 郑真
矫首丹丘海上山,布衣每欲谢朝班。 百篇藻翰真无敌,万斛牙筹祇等闲。 彭泽传闻陶令去,羌村报道杜陵还。 林泉未许终萧散,有待明廷召赐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矫首:抬头。
  • 丹丘:神话中神仙之地,昼夜长明。
  • 布衣:平民,这里指不做官。
  • 谢朝班:辞去官职。
  • 藻翰:文采,指文学才能。
  • 万斛牙筹:形容计算繁多,这里指处理政务的能力。
  • 等闲:平常,不以为意。
  • 彭泽:地名,陶渊明的故乡。
  • 陶令:指陶渊明,曾任彭泽令。
  • 羌村:地名,杜甫曾在此居住。
  • 杜陵:指杜甫,因其祖籍杜陵。
  • 萧散:闲散,无所事事。
  • 明廷:朝廷。
  • 召赐环:召还,赐予官职。

翻译

抬头望向仙境般的丹丘山,我这布衣之身常常想要辞去官职。 我的百篇诗文才华横溢,无人能敌,处理繁杂政务也不过是平常之事。 听说陶渊明已离开彭泽,杜甫也从羌村归来。 虽然林泉生活让人向往,但我并未打算就此闲散,期待着朝廷的召还和重用。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朝廷重用的期待。诗中通过对“丹丘”、“布衣”、“谢朝班”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仙境的心境。后半部分通过对陶渊明和杜甫的提及,暗示了自己虽向往田园生活,但内心仍怀有为国家效力的愿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复杂而真实的情感。

郑真

明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