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通判煮雪窝诗

· 郑真
一铛松火焰初红,座席春回造化功。 每笑词臣惭党尉,多烦谏省寄卢仝。 银葩散彩虫声扑,玉液生香蚓窍通。 身世不随流俗化,飘飘清思渺空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chēng):古代的一种锅。
  • 松火:松木燃烧的火焰。
  • 党尉:古代官职名,此处可能指某位官员。
  • 谏省:古代的谏官机构。
  • 卢仝:唐代诗人,此处可能指其诗作或风格。
  • 银葩:银色的花瓣,比喻雪花。
  • 玉液:美酒,此处比喻雪水。
  • 蚓窍:蚯蚓的洞穴,比喻微小的孔隙。
  • 流俗:流行的习俗。
  • 清思:清新的思考。
  • 渺空蒙:形容思绪遥远,模糊不清。

翻译

一锅松木火焰初红,座位四周春意盎然,仿佛大自然的力量。 常常嘲笑那些词臣,自愧不如党尉,还多亏谏官机构寄来了卢仝的诗。 银色的雪花散发出光彩,虫鸣声扑面而来,玉液般的雪水香气四溢,仿佛蚯蚓的洞穴都通了。 我的身世不随流俗而变化,飘飘然清新的思绪,遥远而模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煮雪的情景,通过松火、春意、雪花等自然元素,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清新思考的心境。诗中“铛松火焰初红”生动描绘了煮雪的场景,而“座席春回造化功”则巧妙地将春意与自然之力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后文通过对党尉、卢仝的提及,以及对雪花、雪水的比喻,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向往和对流俗的拒绝。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追求。

郑真

明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