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知上人礼补怛

· 郑真
沧海天遥雪浪堆,补怛山顶幻楼台。 多因大士寻常现,尽唤游僧自远来。 狮子吼林岩壑震,频伽出洞树云开。 袈裟坐向盘陀石,认得前身是善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补怛(bǔ dá):即普陀,佛教圣地之一,位于浙江舟山群岛。
  • 大士:指观音菩萨。
  • 游僧:四处游历修行的僧人。
  • 狮子吼:佛教用语,比喻佛或高僧说法时的声音如狮子吼,能震撼人心。
  • 频伽:佛教中的神鸟,能发出美妙的声音。
  • 袈裟(jiā shā):僧人穿的衣服。
  • 盘陀石:形状曲折不平的石头。
  • 善财:佛教中的善财童子,是观音菩萨的侍者之一。

翻译

沧海遥远,雪浪堆积如山,补怛山顶上幻化出楼台。 多因观音菩萨常在此显现,吸引了众多游僧从远方来此。 狮子吼声震撼着林间岩壑,频伽神鸟出洞,树梢云开。 僧人坐在曲折的石头上,认出自己的前身是善财童子。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补怛山的神秘与庄严,通过“沧海天遥雪浪堆”和“补怛山顶幻楼台”的壮阔景象,展现了佛教圣地的超凡脱俗。诗中“多因大士寻常现,尽唤游僧自远来”表达了观音菩萨的慈悲与感召力,吸引了无数信徒前来朝圣。后两句通过“狮子吼”和“频伽出洞”的生动描绘,进一步以佛教象征物强化了圣地的神圣氛围。结尾的“袈裟坐向盘陀石,认得前身是善财”则带有转世轮回的意味,体现了佛教的教义和修行者的虔诚。

郑真

明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