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歌送李伯远之临安学博
越山高,越水长,越天万里吞南荒。绝峤东西开两目,中天日月悬睛光。
照破鸿蒙视太古,转盼中原一抔土。云霞明灭映天台,岩壑轩翔压天姥。
洞中仙鼠飞白鸦,玉芝茁茁森于麻。流泉瀑布奔深涧,昭明翻经曾洗眼。
唐代琼宫结构存,汉皇龙简精灵远。灏气微茫上太清,山麓下接临安城。
临安之城大如斗,不意近入李君手。峰影澄明落泮池,支颐爽气当窗牖。
龙飞凤舞古记之,片毡携去休攒眉。勿论桃李待时雨,喜得烟景迎新诗。
君来已贵长安纸,君去佳名满人耳。洒笔振衣第一峰,可念同盟者诸子。
君不见马融帐,非虚设,郑虔妙技称三绝。丈夫垂名动万年,此心肯向傍人说。
青袍黄绶且夷犹,白雪阳春若与俦。知君双目如天目,一笑山空水自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绝峤(jué qiáo):极高的山峰。
- 鸿蒙:古代传说中的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
- 抔土(póu tǔ):一小捧土,比喻微小。
- 轩翔:高耸飞翔。
- 天姥(tiān mǔ):山名,位于浙江省。
- 茁茁:形容植物生长茂盛。
- 森于麻:比麻还要茂密。
- 灏气(hào qì):宏大的气象。
- 泮池(pàn chí):古代学宫前的水池。
- 支颐(zhī yí):手托下巴,形容沉思或休息的样子。
- 攒眉(cuán méi):皱眉。
- 洒笔:挥笔。
- 马融帐:指马融的讲学之处,比喻学问的渊博。
- 郑虔: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书法家,以“三绝”(文、书、画)著称。
- 白雪阳春:指高雅的艺术作品。
翻译
越山高耸,越水悠长,越天万里延伸至南荒。极高的山峰东西两侧开两目,中天日月悬挂着明亮的光芒。 照亮了混沌太古,转眼间中原只是一小捧土。云霞明灭映照着天台山,岩壑高耸压过天姥山。 洞中的仙鼠飞翔如白鸦,玉芝茂盛得比麻还要密集。流泉瀑布奔腾于深涧,昭明曾在此洗眼翻经。 唐代琼宫的结构依然存在,汉皇的龙简精灵遥远。宏大的气象微茫上升至太清,山麓下连接着临安城。 临安城虽大如斗,却不料近来落入李君之手。峰影澄明落入泮池,手托下巴的爽气正对窗牖。 龙飞凤舞的古记,带去片毡不要皱眉。不论桃李等待时雨,喜得烟景迎接新诗。 你来时已贵如长安纸,你走时佳名满人耳。挥笔振衣于第一峰,可念同盟的诸子。 你不见马融帐,非虚设,郑虔的妙技称三绝。大丈夫垂名动万年,此心岂肯向旁人说。 青袍黄绶且悠然,白雪阳春若与俦。知君双目如天目,一笑山空水自流。
赏析
这首作品以壮丽的山河为背景,通过对越山、越水的描绘,展现了宏大的自然景观。诗中“绝峤东西开两目,中天日月悬睛光”等句,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高耸与日月的辉煌。后文通过对李君的赞美,表达了对其学识与才华的钦佩,以及对其未来成就的期待。整首诗语言雄浑,意境开阔,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美景的无限赞美。
邓云霄的其他作品
- 《 甲子孟秋十九日西园公过访镜园步杜少陵游何将军山林十律韵投赠步元韵酬之同集者尹用平温尔惇时溪桥初成十首 》 —— [ 明 ] 邓云霄
- 《 舆中无事赋得美人三上三中三下诗共九首楼上 》 —— [ 明 ] 邓云霄
- 《 挽袁太玉八律 》 —— [ 明 ] 邓云霄
- 《 江上行三十首 》 —— [ 明 ] 邓云霄
- 《 西园闲坐读韩城薛节妇传有感辄作长话 》 —— [ 明 ] 邓云霄
- 《 过俞君宜天界寺斋中爱其窗前丛竹漫赋 》 —— [ 明 ] 邓云霄
- 《 苏汝载入署同居适栽新竹喜而共赋 》 —— [ 明 ] 邓云霄
- 《 游衡山诗十二首 》 —— [ 明 ] 邓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