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壬子: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这里具体指哪一年需要结合历史背景来确定。
- 簪柳:古时清明节的一种习俗,将柳枝插在头上,象征春天的到来。
- 上坟:清明节期间祭扫坟墓,缅怀先人的活动。
- 松楸:松树和楸树,常用来象征墓地的树木。
- 节序移:节气的变化。
- 北雁:北方的雁,常用来象征季节的更替和远方的消息。
- 南枝:指南方的树枝,这里可能指诗人所在的地方。
- 啼鹃:杜鹃鸟的啼叫,常用来象征哀愁和思乡之情。
翻译
每当清明节插柳枝的日子,我就会回忆起去祭扫坟墓的时光。雨露滋润着大地,象征着亲人的恩情深厚,而松树和楸树的变化则显示着节气的流转。春天即将结束,北方的雁群还未南飞,我这客居他乡的人,泪水洒在了南方的树枝上。多谢那啼叫的杜鹃,它似乎理解我的思乡之情,但我回家的日子还遥遥无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明节时的深情回忆与思乡之情。通过对簪柳、上坟等清明习俗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诗中“雨露亲恩重”一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隐喻了亲情的深厚。后两句通过北雁和南枝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无奈。最后,诗人以啼鹃的哀鸣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哀愁和对归乡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情眷恋。
邓云霄的其他作品
- 《 寄题新会伍邦直秘清居 》 —— [ 明 ] 邓云霄
- 《 麻滩险路 》 —— [ 明 ] 邓云霄
- 《 重阳后一日署中听雨看菊二首 》 —— [ 明 ] 邓云霄
- 《 散愁诗 》 —— [ 明 ] 邓云霄
- 《 张孟奇过访邻仙楼投赠新诗次韵答之 》 —— [ 明 ] 邓云霄
- 《 渡易水歌 》 —— [ 明 ] 邓云霄
- 《 余濒行金陵诸词客分赋都下名胜兼傅之丹青壮我行色舟中无事披册展读忽然技痒赋寄酬之共得二十八景诗如其数谢公墩 》 —— [ 明 ] 邓云霄
- 《 张孟奇远访我如水居与陈仪翔酌赋二首 》 —— [ 明 ] 邓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