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韵三首

· 郑真
客乡千里数流年,风雨淮山思渺然。 水绕奕坛送碧海,云开仙洞见青天。 笙歌谩忆秋风宴,书画欣逢夜月船。 公府昼长官讼少,轻车须约到芹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奕坛:指棋坛,这里可能指某个特定的场所,如道观或书院。
  • 仙洞:指道观或山洞,常用来比喻隐居或修炼的地方。
  • 笙歌:指音乐和歌唱,常用来形容宴会的欢乐气氛。
  • 谩忆:轻率地回忆,带有一点遗憾或无奈的意味。
  • 官讼:官府的诉讼案件。
  • 芹边:指学宫或书院,因为古代学宫周围常种有芹菜。

翻译

在异乡漂泊千里,数着流逝的年月,风雨中的淮山让我思绪飘渺。 水流环绕着奕坛,仿佛流向碧蓝的大海,云雾散去,仙洞中显现出清澈的蓝天。 轻率地回忆起秋风中的宴会,音乐和歌唱似乎还在耳边回响,而今在夜月下乘船欣赏书画,感到欣喜。 官府中白天漫长,诉讼案件稀少,我轻车简从,约定前往学宫的芹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异乡的思绪和对往昔的回忆。诗中,“风雨淮山”与“水绕奕坛”、“云开仙洞”共同构建了一个既现实又带有仙境色彩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后两句则通过对比“笙歌谩忆”与“书画欣逢”,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与对当前宁静生活的满足。最后,诗人以“公府昼长官讼少”来表达对清静官场的向往,以及对学宫生活的期待,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生活的情怀。

郑真

明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