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许上舍廷慎见贻

· 郑真
湖海交游遇服虔,中都分得广文毡。 孔门冠佩三千士,鲁史春秋二百年。 怀庆风流今复睹,瀛洲谱牒古来传。 白云试问山中信,祇欲同归贺老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所和诗中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
  • 上舍:古代的学府分上舍、中舍、下舍,上舍是最高等级。
  • 廷慎:人名,许廷慎。
  • 见贻:赠送。
  • 湖海:指广泛的地域。
  • 服虔:人名,东汉时期的学者。
  • 中都:指京城。
  • 广文毡:广文指广文馆,毡指毡垫,这里指在学府中的地位。
  • 孔门:指孔子的门下。
  • 冠佩:古代士人的服饰,这里指士人。
  • 鲁史春秋:指《春秋》,是鲁国的史书,由孔子修订。
  • 怀庆:怀念庆祝。
  • 瀛洲:神话中的仙山,比喻高雅的学术环境。
  • 谱牒:家谱,这里指学术传承。
  • 白云:比喻高远。
  • 山中:指隐居的地方。
  • 贺老船:指贺知章的船,贺知章是唐代著名诗人,这里比喻与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归隐。

翻译

在广阔的交游中遇到了像服虔这样的学者,我在京城的学府中获得了尊贵的地位。孔子的门下有三千士人,而《春秋》这部鲁国的史书已经流传了二百年。我怀念庆祝这种风流,现在又能再次目睹,瀛洲般的学术谱系自古以来就在传承。我试着向山中高远的地方询问消息,只是想与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归隐,就像贺知章的船一样。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学术传承和志同道合友情的珍视。诗中通过提及孔门、鲁史春秋等典故,展现了作者对古代学术传统的尊重和继承。同时,通过“白云试问山中信,祇欲同归贺老船”的表达,传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知音难寻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对学术和友情的重视。

郑真

明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