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庐山福上人

· 管讷
东林卓锡几经春,瀑布源头自在身。 陶陆旧为方外友,宗雷元是社中人。 过溪一笑千年事,浮世重来几劫尘。 江上相逢又相别,野花何处问通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卓锡:指僧人停留。卓,竖立。锡,锡杖,僧人的法器。
  • 陶陆:指陶渊明和陆修静,两人均为东晋时期的名士。
  • 方外友:指超脱世俗的朋友。
  • 宗雷:指宗炳和雷次宗,两人均为东晋时期的文人。
  • 社中人:指同属于某一团体或组织的人。
  • 过溪一笑:典故出自《世说新语》,指陶渊明与陆修静在庐山相遇,两人相视一笑,后世用以形容心意相通。
  • 劫尘:佛教用语,指时间的流转和世事的变迁。
  • 通津:指重要的渡口或交通要道。

翻译

东林寺的福上人停留此地已历几个春天,自在地生活在瀑布源头。陶渊明和陆修静曾是超脱世俗的朋友,宗炳和雷次宗原本是同社的人。两人过溪相视一笑,已是千年往事,而世间重逢又经历了多少变迁。在江上相逢又告别,野花盛开,何处再去询问通往渡口的路。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东林寺福上人的隐逸生活,以及与陶渊明、陆修静等历史人物的交往。诗中“过溪一笑”运用典故,表达了心意相通的意境。末句“野花何处问通津”则寓含了世事无常、人生离别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管讷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时敏。少即能诗。洪武中征拜楚王府纪善,迁左长史,事王二十余年,以忠谨闻。年七十余致仕,楚王请留居武昌,禄养终身。有《蚓窍集》。 ► 3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