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宪副王裕之山东
圣明重风纪,简任须才贤。
惟才政绩举,惟贤德泽宣。
外台表郡邑,二者宁可偏。
王君荷美质,擢桂当妙年。
衣绣立霄汉,峨豸侍日边。
风采动百僚,能声人共传。
属兹公道开,鹗剡横九天。
於焉被高擢,骢马行翩翩。
山东古齐鲁,海岱遥相连。
民俗尚淳朴,儒风犹蔼然。
君今贰宪纪,临政须勉旃。
中心抱虚白,雅操持贞坚。
凛凛晓霜肃,皎皎秋月悬。
令德一终始,践履惟乾乾。
庶以罄厥职,行见禄秩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擢桂:指科举考试中进士及第,犹如折桂。
- 衣绣:穿着锦绣衣裳,比喻显贵。
- 霄汉:天空极高处,比喻朝廷。
- 峨豸:指高耸的帽子,古代官员的冠饰。
- 鹗剡:指选拔人才的文书。
- 骢马:青白色的马,常用来指代官员的坐骑。
- 海岱:指东海和泰山,这里泛指山东地区。
- 贰宪纪:担任副宪纪,即副监察官。
- 虚白:指清白无瑕。
- 雅操:高尚的操守。
- 乾乾:勤勉不懈。
翻译
圣明的君主重视风纪,选拔任用必须依靠才德兼备的人。只有才能出众,政绩才能显赫;只有德行高尚,恩泽才能广布。外台(指中央政府)是郡邑的表率,两者都不能偏废。王君拥有美好的品质,在年轻时就考中了进士。他穿着华丽的衣裳,站在朝廷的高位,戴着高耸的帽子,侍奉在君王身边。他的风采让百官动容,他的才能名声广为流传。恰逢公道大开,选拔人才的文书横扫九天。因此他被提拔,骑着青白色的马翩翩前行。山东自古就是齐鲁之地,东海和泰山遥遥相连。这里的民俗淳朴,儒家的风气依然浓厚。王君如今担任副监察官,处理政务必须勤勉不懈。他内心保持清白无瑕,坚守高尚的操守。他的威严如同清晨的霜,他的清廉如同秋天的月亮。他的美德始终如一,勤勉不懈地履行职责。希望他能尽职尽责,不久将看到他的官职和俸禄得到提升。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王裕之的才德和政绩,以及他被提拔为山东副监察官的荣耀。诗中通过“擢桂”、“衣绣”、“霄汉”等意象,描绘了王裕之的显赫地位和高尚品质。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王裕之在山东任职的期望,希望他能保持清白和勤勉,为当地带来良好的治理。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高远,展现了明代文人对才德兼备的官员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