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颍上训导朱明仲先生

· 郑真
萧然风月紫云旁,万选曾夸翰墨场。 鹿洞师资金就冶,考亭先集锦成章。 衣冠在昔承荣耀,人物于今赖激扬。 淮水相望天咫尺,老生愿得近辉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颍上:地名,今安徽省颍上县。
  • 训导:古代官名,负责教育、指导。
  • 萧然:形容环境清静、空旷。
  • 紫云:紫色的云,常用来比喻祥瑞或高贵的气象。
  • 万选:多次选拔,比喻精选。
  • 翰墨场:指文学艺术创作的场所。
  • 鹿洞:指书院,古代读书人学习的地方。
  • 师资:指教师和教材。
  • :冶炼,比喻培养。
  • 考亭:古代的考试场所。
  • 先集:预先收集。
  • 锦成章:比喻文章或才华出众。
  • 衣冠:指士大夫的服饰,也用来指代士大夫。
  • 激扬:激励,振奋。
  • 淮水:河流名,流经安徽等地。
  • 天咫尺:形容距离很近,仿佛触手可及。
  • 辉光:光辉,荣耀。

翻译

在颍上,紫云旁的风月显得格外清幽,我曾在文学艺术的殿堂中多次被选为佳作。在书院中,我得到了宝贵的教育和培养,而在考亭,我预先收集的才华已经凝结成华美的篇章。自古以来,士大夫们承袭着荣耀,而今人物的振奋和激励更是不可或缺。淮水与我相望,天际近在咫尺,我愿老来能更接近这份光辉和荣耀。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颍上训导朱明仲先生的敬意和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豪。诗中通过“紫云”、“翰墨场”、“鹿洞”、“考亭”等意象,描绘了一个充满文化气息和学术氛围的环境。诗人以“万选”、“锦成章”自喻,显示了其才华横溢和文学造诣。末句“愿得近辉光”则表达了对未来荣耀的向往和对朱明仲先生的敬仰。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的风范和抱负。

郑真

明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