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繇来:(yóu lái)由来;从开始以来。
- 衲:僧衣,常用许多碎布补缀而成,此处借指僧人(释函可自己)。
- 迁史: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 奯公:(huò gōng)据说是一个有道之士,但具体事迹不详。
- 劳劳客:辛苦奔波的人。
- 空花:佛教语,指虚幻不实之物。
翻译
生存与死亡向来都是上天的恩赐,我流离失所十年,只有这孤独的僧衣留存。 大雁排成字飞行却频频遭到射杀,用金子铸成的人像自己不会说话。 司马迁的著述有深意,然而观察却未达到透彻,奯公虽无天命,但他的道却更加尊贵。 我殷勤地嘱托那些辛苦奔波的人,希望他们能向虚幻不实之物仔细探讨一番。
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思考和感慨。诗人释函可在诗中表达了对生死的看法,认为生死都是恩赐,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十年来流离失所的孤独境况。诗中的“雁飞成字频遭射,金铸为人自不言”用形象的语言揭示了世间的险恶和无奈,大雁排字飞行却遭射杀,金人虽贵却不能言语,暗示了美好事物常常遭到破坏,而人们在某些情况下也只能保持沉默。“迁史有文观未达,奯公无命道弥尊”则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认为司马迁的著作虽然有深刻的内涵,但人们的理解未必透彻,而奯公虽无天命,但其道却更受尊重,这里可能蕴含着诗人对真正的价值和意义的探索。最后两句“殷勤拜嘱劳劳客,好向空花仔细论”,表达了诗人对世人的嘱托,希望他们能从虚幻不实的事物中领悟到一些真理。整首诗意境深沉,语言含蓄,富有哲理,反映了诗人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释函可
函可(一六一一—一六五九),字祖心。博罗人。俗姓韩,名宗騋,字犹龙。明礼部尚书韩日缵长子。少为诸生,才气高迈,声名倾动一时。惟绝意仕进,以声色犬马自娱。明思宗崇祯十二年(一六三六)落发为僧,成为道独和尚之法嗣,与师兄函是(字天然)齐名。曾充罗浮山华首台都寺,又在广州创不是庵静修。甲申之变,悲恸形于辞色。明福王弘光元年(一六四五)以请藏入金陵,值国再变,纪为私史。顺治四年,以“私携逆书”为清江宁守将所拘,旋械送北京。部审免死,流放辽阳。先在沈阳南塔(广济寺)开法,又于普济等七大寺说法,被大关以东奉为洞宗鼻祖,声名洋溢于朝鲜、日本。又与辽阳流寓者结冰天吟社,为诗文之交。家人均抗节死,故自号千山剩人。明桂王永历十三年圆寂。著有《千山诗集》二十卷(补遗一卷)传世。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附录《方外》有传。
► 1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