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安轩

丰屋虽万间,所托在寻尺。 南窗极低小,亦足容我膝。 知止庶不殆,适性聊自佚。 邈哉古之人,瞻彼江上宅。 桑麻被墟曲,榆柳荫沟术。 有子学书史,有田艺黍稷。 于焉悦亲戚,且以御宾客。 赫赫通侯居,荣观亘阡陌。 持盈谅弗戒,百鬼瞰其室。 永怀栗里翁,旷达有清识。 欣赏方在兹,庶用警晨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寻尺:喻距离极近。
  • (dài):危险。
  • (yì):通“逸”,闲适,安乐。
  • (miǎo):遥远。
  • 墟曲:指乡野。
  • (zhú):指街道、道路。
  • 黍稷(shǔ jì):古代主要农作物,黍是黄米,稷是高粱。

翻译

高大的房屋纵然有万间之多,但人所依托的也不过是很小的一块地方。南窗虽然极其低矮狭小,但也足够容纳我的膝盖。知道适可而止大概就不会有危险,能顺应自己的本性便能让自己自在安适。

遥想古代的人,看看那江边的住宅。桑麻布满乡野,榆柳遮蔽着村中的道路。有儿子学习诗书史籍,有田地种植黍稷等农作物。在这里使亲戚愉悦,并且以此招待宾客。

显赫的通侯所居之处,荣耀的景象绵延纵横于田界。若自满而不戒备,众多鬼怪就会窥视他的家室。永远怀念栗里翁(陶渊明),他旷达且有清明的见识。欣赏就在这里,希望能用它来警醒自己早晚的行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境遇,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前半部分,诗人认为房屋再多,人所需的也不过是一小片地方,强调了知足知止、适性自逸的重要性。中间部分描绘了古人朴素而安乐的生活,与后文显赫的通侯形成对比。通侯虽荣耀,但若不懂得持盈戒满,就会招来灾祸。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陶渊明旷达且有清识的赞赏,并表示要以其为榜样,时刻警醒自己。整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