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仪封呈大司马王浚川

· 谢榛
行客度河甸,空林寒日初。 风高脆蒲苇,水落困龙鱼。 民物诛求际,边陲战伐馀。 济时须大老,莫恋草玄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河甸(hé diàn):黄河流域的平原。
  • 蒲苇:蒲草与芦苇。
  • 诛求(zhū qiú):强制征收赋税,索要(财物)。

翻译

出行的人经过黄河流域的平原,空旷的树林中,寒冷的太阳刚刚升起。 风猛烈地吹打着脆弱的蒲苇,水位下降使龙鱼被困。 百姓和物资正处于被强制征收赋税的时期,边陲地区刚刚经历过战争的侵扰。 拯救时局需要德高望重的大人物,不要贪恋隐居著书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路过仪封时所见到的景象,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慨。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行客在河甸所见的寒日初升的空林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接下来的两句“风高脆蒲苇,水落困龙鱼”,以风高蒲苇脆、水落龙鱼困的画面,暗示了环境的恶劣和生命的艰难。“民物诛求际,边陲战伐馀”则揭示了百姓遭受赋税剥削和边陲战争后的困苦处境。最后两句“济时须大老,莫恋草玄庐”,表达了诗人希望有能力的大人物能够挺身而出,拯救时局,而不要只顾着隐居避世。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深沉,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