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同徐比部子与吴舍人明可听张肖甫鼓琴得声字

· 谢榛
夜过成都客,风流羡长卿。 壶觞移烛影,山水入琴声。 庭敞风初断,天寒月更明。 他时轩冕会,应记薜萝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长卿:司马相如的字,司马相如是西汉大辞赋家,此处以司马相如喻指徐比部子,赞其有才华。 壶觞(shāng):酒器,这里代指酒。 薜萝(bì luó):薜荔和女萝,常用来借指隐者的服装或住处,这里指隐逸之情。

翻译

在冬夜里拜访路过成都的客人,他的风流才情令人羡慕,就如司马相如一般。 酒杯移动间烛光的影子也随之摇曳,山水之景融入到悠扬的琴声之中。 庭院宽敞,风刚刚停歇,天气寒冷,月亮更加明亮。 日后若有功成名就、高官厚禄的相会,应当记得今日这隐逸的情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夜听琴的场景,通过对环境、人物和琴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高雅的氛围。诗中用“长卿”来形容客人的风流才华,增添了文化底蕴。“壶觞移烛影,山水入琴声”一联,将视觉(烛影、壶觞)与听觉(琴声)相结合,同时融入山水之景,富有意境。后两联进一步描绘了冬夜的环境特点,以及诗人对隐逸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在这个特殊的冬夜所感受到的情感和思考。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