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祗树(zhī shù):梵语“祇陀树”的简称,此指佛寺院中的树。
- 法云:佛教语,指佛法如云,能覆盖一切。
- 梵音:指佛的声音,也泛指诵经的声音。
翻译
在长江的芦苇被折断之后,(达摩)在这高高的山岩上面壁修行。 佛寺院中的树木环抱着古老的山岩,佛法如云般笼罩着幽深的山洞。 石头上留存着(达摩)的一片身影,天空印证着他万年不变的佛心。 只是使得那些攀登的游客,在松风中倾听着诵经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达摩洞的景色以及其所蕴含的佛教文化氛围。诗的首联交代了达摩洞的位置和达摩在此面壁的历史背景。颔联通过描写祗树环抱岩古和法云垂洞深的景象,展现出达摩洞周围环境的古朴和神秘,同时也暗示了佛法的深远。颈联则从石头上留存的达摩身影和天空印证的万年佛心,体现出达摩的精神和佛教的永恒。尾联写攀登的游客在松风中听梵音,进一步烘托出达摩洞的宁静与神圣。整首诗意境清幽,将自然景色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给人以一种超脱尘世的感受。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
谢榛的其他作品
- 《 酬杨万壑茂才见寄山川图并诗 》 —— [ 明 ] 谢榛
- 《 十四夜无月 》 —— [ 明 ] 谢榛
- 《 集李园值雨得花云二字 》 —— [ 明 ] 谢榛
- 《 送何吏部治象扶母榇归平阴 》 —— [ 明 ] 谢榛
- 《 秋夜有感 》 —— [ 明 ] 谢榛
- 《 秋日柬顾汝和中翰 》 —— [ 明 ] 谢榛
- 《 李行人元树宅同谢张二内翰话洞庭湖 》 —— [ 明 ] 谢榛
- 《 长江之水歌送匡使君淑教谪大梁 》 —— [ 明 ] 谢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