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同李明府子充登圆通阁兼示懒上人

· 谢榛
清秋风物兴堪乘,杰阁凌云共此登。 自谓官轻随旷达,不令人妒见才能。 披襟气爽中宵露,俯槛星摇下界灯。 何处招提可游眺,万山形胜几诗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杰阁:指高大的楼阁。读音为:(jié gé)
  • 旷达:指心胸开阔,豁达。
  • 披襟:敞开衣襟。
  • 中宵露:半夜的露水。
  • 俯槛:俯身靠着栏杆。
  • 招提:寺院的别称。读音为:(zhāo tí)

翻译

清爽的秋风吹来,万物充满意趣,正适合出游,我们一同登上那高耸入云的圆通阁。我自认为官职轻微,因而随性豁达,不让人因嫉妒而看到我的才能。敞开衣襟,感受着中宵露水带来的清爽气息,俯身靠着栏杆,看到下界的灯火如星辰般摇曳。何处的寺院可以让我们游玩眺望呢?这万山的壮丽景色,又能成就几位诗僧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登高的情景,抒发了诗人旷达的心境和对自然景色的喜爱。首联点明时节和地点,秋风送爽,适宜出游,众人登上高耸的圆通阁。颔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官职轻微的看法,体现出一种豁达的态度。颈联通过描写诗人的感受和所见之景,展现出秋夜的清凉和下界灯火的美妙。尾联则提出对何处寺院可供游眺的思考,并暗示这万山形胜能激发诗僧的创作灵感。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优美,将秋夜的景色与诗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