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紫金山有作

· 谢榛
隔河一带碧嶙峋,薄暮登台注望频。 古洞深松归老鹤,金山瑶草待幽人。 泉奔巨壑常风雨,月傍高坛自鬼神。 丹侣有期应不负,三花树底醉长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嶙峋(lín xún):形容山石峻峭、重叠。
  •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 瑶草:传说中的仙草。
  • 丹侣:指炼丹的伙伴或志同道合的友人。
  • 三花树:佛教中的一种神树,也可象征美好、吉祥的境界。

翻译

隔着河流那一带是碧绿且峻峭重叠的山峦,傍晚时分我频繁登上高台远望。古老的山洞中、深深的松树里,归来了老鹤;紫金山上的仙草正等待着隐士的到来。泉水奔向巨大的山谷,常常伴有风雨之声;月亮依傍着高高的祭坛,仿佛有鬼神守护。炼丹的伙伴们约定的日期应该不会辜负,我们要在三花树底下尽情沉醉,享受这长久的美好时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紫金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首联通过“隔河”“碧嶙峋”“薄暮”“登台注望频”等词语,展现出诗人对紫金山的向往和频繁眺望的情景。颔联描述了古洞深松中的老鹤和等待幽人的瑶草,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颈联中“泉奔巨壑常风雨,月傍高坛自鬼神”,以生动的笔触写出了泉水的奔腾和月亮的高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同时也暗示了此地的神圣。尾联表达了诗人对与丹侣相聚的期待,以及在美好境界中沉醉的愿望。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想象力,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体现了诗人对紫金山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