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朱道士通上人夜谈因送予归赋此

· 谢榛
二高多道气,乘夜访幽栖。 瑶草元无种,青莲不染泥。 鹤閒丹鼎外,月在法云西。 相送还成笑,分明过虎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道气:超凡脱俗的气质。
  • 幽栖:幽静的居处,这里指隐居之所。
  • 瑶草:传说中的仙草,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瑶:yáo)
  • 青莲:青色莲花,佛教以为莲花清净无染,这里象征高洁的品格。
  • 丹鼎:炼丹用的鼎炉。
  • 法云:佛法如云,覆盖一切。

翻译

两位高人道行高深且气质超凡,趁着夜晚来拜访我这幽静的居处。 传说中的仙草原本就非寻常种子所生,青色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仙鹤悠闲地在炼丹的鼎炉之外,月亮高挂在佛法如云的西边。 相互送别时还发出欢快的笑声,这情景分明是像经过了虎溪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朱道士、通上人夜谈后送他们归去的情景。诗中通过“道气”“幽栖”“瑶草”“青莲”“丹鼎”“法云”等富有宗教和诗意的词汇,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清幽高远的意境。诗中既表达了对道士和上人高洁品性的赞美,也通过“相送还成笑”表现出他们之间的友好和愉悦。最后以“分明过虎溪”作结,借用佛教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神秘色彩。整体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韵味。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