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张汝任圆通阁饯别韵

· 谢榛
倚阁怜分袂,祗园夜尚游。 松深孤磬落,杯满数星浮。 别浦蒹葭暗,他乡蟋蟀秋。 谁知独醒者,平子不同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按照原诗的题材或体裁作和诗。(注:此处“次”读作“cì”)
  • 张汝任:人名。
  • 圆通阁:楼阁的名称。
  • 分袂(mèi):指离别。
  • 祗园:祇树给孤独园的简称,是佛陀的说法地之一,后泛指佛寺。(注:“祇”读作“qí”)
  • (qìng):古代用玉、石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 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称浦,这里指分别的水边。
  • 蒹葭(jiān jiā):特定生长周期的荻与芦。
  • 平子:张衡,字平子,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发明家、文学家。

翻译

倚靠在圆通阁上,为分别而心生怜惜,夜晚还在这祇园里游玩。 松林幽深,孤独的磬声落下,杯中的酒满了,星星仿佛在其中漂浮。 分别的水边,蒹葭变得黯淡,在他乡,蟋蟀鸣叫着,仿佛是秋天的声音。 谁知道这独自清醒的人,有着和张衡不一样的忧愁。

赏析

这首诗以在圆通阁饯别为背景,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诗人内心的情感。诗的首联通过“倚阁怜分袂”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同时点明了时间和地点。颔联“松深孤磬落,杯满数星浮”,以松林中的磬声和满杯的酒中倒映的星星,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颈联“别浦蒹葭暗,他乡蟋蟀秋”,通过水边的蒹葭和他乡的蟋蟀,进一步烘托出离别的凄凉和诗人在他乡的孤独感。尾联“谁知独醒者,平子不同愁”,则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心境,他的忧愁与张衡有所不同,或许更加深沉和复杂。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离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