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先一夜同吴峻伯孙文揆徐汝思李于鳞王元美五比部登城得秋字
几年词客凤城游,蓟北河山共倚楼。
清夜桂樽聊对月,明朝蓬鬓又惊秋。
风飘玉笛凄初断,天转银河倒欲流。
遥忆故园砧杵动,梧桐一叶起人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词客:擅长文辞的人,文中指诗人自己和同行的人。
- 凤城:京都的美称。
- 蓟(jì)北:指蓟州以北的地区,在今河北省北部。
- 倚楼:倚靠在楼边,这里指凭栏远望。
- 桂樽:对酒杯的美称。
- 蓬鬓:头发散乱的样子,形容人外貌憔悴。
- 砧(zhēn)杵(chǔ):捣衣用的砧石和棒槌。
翻译
这些年我们这些文人在京都游玩,一同在蓟北的河山边倚靠着城楼。 清凉的夜晚我们对着明月举起酒杯,想到明日头发散乱的自己又会为秋天的到来而惊心。 风中飘荡着的玉笛声起初凄凉地中断了,天空中银河转动,好似要倒流一般。 远远地回忆起故乡,那捣衣的砧杵声在动,看到梧桐叶落下一片,便勾起了我的忧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立秋前一夜与友人登城的情景和感受。诗的首联回忆了过去在京都的游玩经历,以及在蓟北凭楼远望的情景。颔联通过描写清夜对月饮酒,以及想到明日惊秋而引发的感慨,表现出时光的流逝和对年华老去的无奈。颈联以风飘玉笛的凄断和银河欲倒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苍凉的氛围。尾联则通过遥忆故园的砧杵声和梧桐叶引发的愁绪,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象和自身感受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在特定时节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