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龙

· 蓝仁
淮水归舟数客程,传看龙挂雨初晴。 九重天际腾身近,一聚云间掉尾横。 此日画图存彷佛,何时爻象应文明。 风雷澒洞西窗夜,祇讶僧繇已点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淮水:淮河的水。(“淮”,读音:huái)
  • 归舟:返航的船。
  • 客程:旅程。
  • 龙挂:指龙卷风。因远看积雨云呈漏斗状下垂,如龙之垂尾,故称。
  • 九重:这里指天空的高处。
  • 掉尾:摇尾。
  • 彷佛:同“仿佛”,指似乎,好像。
  • 爻象:《周易》中组成卦的符号叫爻。每三爻组成一卦,其中八卦用以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爻象”在这里指的是卦象,借指世事的盛衰、变化。
  • 文明:这里指文治教化昌明。
  • 风雷澒洞:风雷交加,形容声响巨大。(“澒”,读音:hòng)
  • :只。
  • :惊奇。
  • 僧繇:南朝梁画家张僧繇,善画龙。

翻译

在淮河上乘船归返,这一路有不少客程,众人传阅观看那龙挂,这是在雨刚停时出现的奇景。那龙在九重天际似乎就要飞身靠近,在一团云朵之间摆动尾巴横向腾跃。在这一天,这幅画里的龙仿佛还留存着它的神韵,不知何时世事的盛衰变化能如这龙一般呈现出昌明之象。在风雷交加声响巨大的西窗夜晚,只惊叹张僧繇好像已经为龙点上了眼睛。

赏析

这首诗以题画龙为主题,通过对龙的描绘,展现出一种雄伟壮观的景象和对美好未来的期望。诗的首联描述了在淮水上归舟的行程中,人们看到雨初晴后的龙挂奇景,为全诗营造了一个神秘而壮观的氛围。颔联进一步描绘龙在天空中腾跃的姿态,展现出其强大的力量和威严。颈联则从画中的龙联想到世事的盛衰变化,表达了对文治教化昌明的期待。尾联以风雷澒洞的夜晚为背景,提到张僧繇点睛的典故,强调了画中龙的生动传神,也增添了诗歌的传奇色彩。整首诗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有对社会理想的寄托,意境开阔,富有想象力。

蓝仁

元明间福建崇安人,字静之。元末与弟蓝仁智俱往武夷师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诗法,遂弃科举,专意为诗。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凤阳,居琅邪数月,放归,以寿终。其诗和平雅澹。有《蓝山集》。 ► 5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