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醮(jiào)坛:道士祭神的坛场。
- 符箓(lù):道教中的一种法术,亦称“符字”、“墨箓”、“丹书”。符箓是符和箓的合称。符指书写于黄色纸、帛上的笔画屈曲、似字非字、似图非图的符号、图形;箓指记录于诸符间的天神名讳秘文,一般也书写于黄色纸、帛上。
- 凡骨:凡人的躯体、气质。
- 方士:炼制丹药、祈禳(yáng)禁咒的术士。
- 青精:一种植物,其茎叶可入药,也可以做饭食。
- 宫商:中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两个音级,这里借指音乐。
- 梵气:指佛教中所谓的清净之气。
- 弱冠:古代男子到了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所以称“弱”。
翻译
接受了三天的符箓,说是能赐予长生之道,可我这凡俗之躯,仍惭愧自己的修炼还不够精深。方士们长久以来流传着服食白石的传说,乡野之人也劝我食用青精。那缥缈的仙乐从远处传来,宫商之音隐约可闻,玲珑的楼阁中似乎形成了纯净的梵气。我年轻时就听闻这些,如今已是白发苍苍,在这空山之中,何处才能等到仙人方平呢?
赏析
这首诗以作者在寿日醮坛的感悟为主题,表达了对长生之道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诗的开头,作者提到接受符箓以求长生,但又觉得自己的修炼还不够,体现了一种对长生的渴望和对自身的不满。接下来,通过方士传餐白石和野人劝饭青精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人们对长生不老的追求。诗中描绘的宫商缥缈的仙歌和楼阁玲珑的梵气,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空灵的氛围,也反映了作者对仙境的向往。最后,作者从年轻时的听闻联想到如今的白首,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仙人的期盼,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人生虚幻的感慨。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将作者的情感与对人生的思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