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沈夷斋参政

· 谢榛
宦臣垂老付沧洲,八咏曾题江上楼。 瑶瑟无声词客散,秖馀松槚片云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宦臣:指官员。
  • 沧洲:滨水的地方,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 八咏:指沈夷斋所作的八首诗(八咏楼,在今浙江金华,南朝时沈约曾题《八咏诗》,后人因以名楼)。
  • 江上楼:指江边的楼阁。
  • 瑶瑟:用玉装饰的瑟,一种弦乐器。
  • 秖(zhǐ):同“只”。
  • 槚(jiǎ):楸树,一种树木。

翻译

官员在垂暮之年退隐到了滨水之地,曾在江边的楼阁上题下八首诗。 美妙的瑟声已然消逝,词客们也都散去,只留下了松树和楸树,以及那片片秋云。

赏析

这首诗是对沈夷斋参政的伤怀之作。诗的首句写沈夷斋在年老时退隐,流露出一种世事沧桑的感慨。“八咏曾题江上楼”则点明了沈夷斋的文学才华和曾经的风雅之事。然而,接下来的“瑶瑟无声词客散”,描绘了繁华过后的寂静与冷落,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最后一句“秖馀松槚片云秋”,以松槚和秋云为景,烘托出一种萧瑟、孤寂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全诗的忧伤情调。整首诗通过对沈夷斋的境遇和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意境苍凉,情感深沉。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