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南岑丈雨中见怀韵

· 谢榛
燕赵长歌调自悲,山城摇落叹归迟。 夜深孤剑龙光动,风雨鸣窗不寐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岑丈:对南岑老先生的尊称。
  • 燕赵:今河北省一带,在古代是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地方。(“燕”读“yān”)
  • 长歌:放声高歌。
  • :曲调,这里指歌声。
  • 山城:山中的城镇。
  • 摇落:凋残,零落,这里指秋天的景象。
  • 孤剑:一把孤独的剑,这里指诗人的抱负或孤独的心情。
  • 龙光:宝剑的光芒。

翻译

在燕赵之地放声高歌,曲调中自带悲伤,看着山中城镇在秋天的景象中凋零,叹息着归期太迟。深夜里,孤独的剑闪烁着光芒,在风雨敲打着窗户的夜晚,无法入眠。

赏析

这首诗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首句“燕赵长歌调自悲”,以燕赵之地的慷慨悲歌起笔,奠定了全诗的忧伤基调,诗人的歌声中蕴含着悲伤之情。“山城摇落叹归迟”,通过描写山城的秋景凋零,表达了诗人对归期延迟的叹息,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落寞。“夜深孤剑龙光动”,深夜中孤独的剑闪烁着光芒,象征着诗人心中的抱负或孤独的心境,给人一种孤寂而坚定的感觉。最后一句“风雨鸣窗不寐时”,以风雨敲窗的情景烘托出诗人的不眠之夜,进一步强化了整首诗的悲凉氛围。整首诗情景交融,通过对环境和心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