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流人

· 蓝仁
道旁辛苦问流人,非罪相看误此身。 何用老成徒取辱,久知温饱不如贫。 衣裳臭秽沾床汗,枷械拘挛满面尘。 不自我先休叹恨,周馀靡有孑遗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流人:被流放的人。(“流”liú)
  • 老成:这里指阅历多、办事稳重的人。
  • 拘挛:拘束,挛缩。(“挛”luán)
  • 孑遗民:遭受兵灾等大变故后遗留下来的人民。(“孑”jié)

翻译

在道路旁向那些辛苦的被流放之人询问,他们并非有罪,却因被错误看待而毁掉了自己的一生。何必凭借着阅历丰富、办事稳重却只是自取其辱呢,早知道过着温饱的生活还不如贫穷自在。他们的衣裳散发着恶臭,沾满了床榻上的汗水,身上带着枷锁和刑具,满脸都是尘土。不要在我之前就叹息怨恨,在这周围没有一个能幸免于难的百姓。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与流人的交流,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诗的开头,作者对流人的遭遇表示同情,认为他们是被冤枉的。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所谓“老成”之人的质疑,认为他们的稳重并不能改变不公的现状,反而可能给自己带来耻辱。后面几句,诗人详细描绘了流人的悲惨状况,如衣裳臭秽、枷械拘挛等,进一步强调了他们的苦难。最后,诗人感慨周围的百姓都难以逃脱这种苦难,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无奈。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蓝仁

元明间福建崇安人,字静之。元末与弟蓝仁智俱往武夷师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诗法,遂弃科举,专意为诗。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凤阳,居琅邪数月,放归,以寿终。其诗和平雅澹。有《蓝山集》。 ► 5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