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比部汝任募兵太原

· 谢榛
拂曙别承明,輶轩西北行。 天回浊河水,山拥太原城。 榆塞霜中色,芦笳月下声。 四愁今日最,孤啸几时平。 慷慨深酬主,艰难始募兵。 良驹轻道路,壮士重功名。 云断黄花戍,风连细柳营。 牙旗翻豹影,宝剑夺龙精。 烽火当秋急,疆场计日清。 归来上封事,应悉九边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拂曙:拂晓,天快亮的时候。“曙”读音:(shǔ)
  • 承明:古代天子左右路寝称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后,故称。此处借指朝廷。
  • 輶轩(yóu xuān):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
  • 榆塞:指边塞。
  • 芦笳:古代的一种管乐器,类似笛子,这里指军用乐器。
  • 黄花戍:古代的戍边之地。
  • 细柳营:指纪律严明的军营。
  • 牙旗:旗竿上饰有象牙的大旗。多为主将主帅所建,亦用作仪仗。
  • 封事: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袋封缄,称为封事。

翻译

天快要亮的时候我告别了朝廷,乘坐着轻车向西北方向前行。 天空下浑浊的黄河水滚滚流淌,山峦环绕着太原城。 边塞的榆树在秋霜中呈现出别样的色彩,月下传来芦笳的声音。 此刻我的内心充满了忧愁,孤独的长啸何时才能平息。 我满怀慷慨之情想要报答君主,在艰难的形势下开始招募士兵。 优良的骏马在道路上轻快地奔跑,壮士们看重的是功名。 云层遮住了黄花戍,风儿吹过纪律严明的细柳营。 牙旗飘动仿佛豹子的影子,宝剑闪耀着龙的精气。 烽火在秋季显得格外紧急,边疆的战事希望能早日平息。 归来后我要向朝廷上书奏事,详细禀报九边的情况。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张比部汝任去太原募兵时所作,描绘了路途的景象以及募兵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和对友人的期望。

诗的开头两句“拂曙别承明,輶轩西北行”,点明了出发的时间和方向,营造出一种严肃而紧迫的氛围。接下来的“天回浊河水,山拥太原城。榆塞霜中色,芦笳月下声”,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声音的描写,展现出边疆地区的独特风貌,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苍凉之感。

“四愁今日最,孤啸几时平”,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对和平的渴望。“慷慨深酬主,艰难始募兵”则体现了诗人和友人的忠诚与责任感,他们在艰难的情况下毅然肩负起募兵的重任。

后面的诗句“良驹轻道路,壮士重功名。云断黄花戍,风连细柳营。牙旗翻豹影,宝剑夺龙精”,形象地描绘了募兵过程中的场景,突出了军队的威武和士气。

最后两句“烽火当秋急,疆场计日清。归来上封事,应悉九边情”,强调了战事的紧急和诗人对友人的期望,希望他能早日完成募兵任务,归来向朝廷汇报边疆的情况。

整首诗意境雄浑,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也展现了他对友人的鼓励和信任。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