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泰和朱仰溟秀才
世道有升降,文章随低昂。
六经自天成,浑然玉中藏。
煨烬恨秦火,穿凿滥汉觞。
天德在人心,谷种无损伤。
达人善树艺,西成满穰穰。
客从西江来,勤渠登叶冈。
当今四书院,圣代昭文光。
岳麓与石鼓,白鹿兼睢阳。
溯流可穷源,上达真羲皇。
先天自亲切,何切涉微茫。
与子相见晚,握手溟海傍。
奋然击楫渡,放歌水云乡。
相期登周岸,八表同周章。
安然了此心,坐笑天上堂。
养晦可闻此,素能知我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煨烬(wēi jìn):指被焚烧后的灰烬。
- 穿凿(chuān záo):指过分牵强地解释,使合于某种特定意义。
- 西成(xī chéng):指秋天的收成。
- 穰穰(ráng ráng):形容丰收,庄稼丰熟。
- 叶冈(yè gāng):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睢阳(suī yáng):地名,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 羲皇(xī huáng):即伏羲,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
- 周岸(zhōu àn):指周朝的边岸,比喻达到周朝的道德境界。
- 八表(bā biǎo):指八方极远之地。
- 周章(zhōu zhāng):周游,遍及。
- 养晦(yǎng huì):指隐居修养,不露锋芒。
翻译
世道有升有降,文章也随之高低起伏。六经如同天成,蕴含着深邃的智慧。焚书坑儒的秦火令人痛恨,汉朝的解释则过于牵强。天德存在于人心,如同谷种未受损伤。通达之人善于耕种,秋天的收成丰硕。客人从西江来,热情地登上叶冈。当今四大书院,是圣代的文化光辉。岳麓、石鼓、白鹿洞和睢阳,追溯其源可达伏羲之真谛。先天的智慧自然亲切,何必涉足微茫。与你相见恨晚,握手于溟海之旁。振奋精神击楫渡海,放歌于水云之乡。相约登上周朝的道德境界,遍及八方极远之地。安心了却此心,坐看天上之堂。隐居修养,你素知我狂。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世道变迁与文章起伏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六经智慧的尊崇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煨烬恨秦火,穿凿滥汉觞”一句,既表达了对秦朝焚书坑儒的痛恨,也批评了汉朝对经典的牵强解释。后文通过丰收的景象、书院的光辉以及对伏羲智慧的追溯,展现了作者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道德境界的向往。结尾处,作者以隐居修养的形象出现,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狂放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