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拟诗六首

去年秋未半,良人去庭闱。 今年秋欲尽,关塞音书稀。 尘生在御瑟,苔绿当窗机。 凉风动蘼芜,阴阴吹罗帷。 白云疾飞来,掩我明月晖。 空房怯不进,独坐长歔欷。 县家羽檄至,沙场新解围。 但求免锋镝,何敢望旋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庭闱(tíng wéi):指家庭。
  • 关塞:边关要塞,指边疆地区。
  • 音书:书信,消息。
  • 蘼芜(mí wú):一种草本植物,此处可能指草木的香气。
  • 罗帷:丝织的帐幕。
  • 歔欷(xū xī):叹息声。
  • 县家:指地方政府。
  • 羽檄:古代用于征召或声讨的文书,上插鸟羽表示紧急。
  • 沙场:战场。
  • 锋镝(fēng dí):锋是刀刃,镝是箭头,泛指兵器,也比喻战争。

翻译

去年秋天还未过半,我的爱人就离开了家。今年秋天即将结束,边关的消息却越来越少。家中的御瑟上积满了灰尘,窗前的织机上也长满了青苔。凉风吹动着蘼芜,带来了阵阵香气,轻轻吹拂着罗帷。突然,白云迅速飘来,遮住了明亮的月光。我不敢走进空荡荡的房间,独自坐着,长长地叹息。这时,地方政府送来了紧急的征召文书,战场上的围困刚刚解除。我只求能够免于战火的伤害,哪里敢奢望能够平安归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秋天思念远征的丈夫,同时表达了对战争的恐惧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通过“庭闱”、“关塞”、“音书”等词语,构建了家庭与边疆、思念与消息之间的对比,突出了女子的孤独与无助。后半部分通过“羽檄”、“沙场”、“锋镝”等战争元素,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生命的威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境凄凉,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深切向往。

张元凯

明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