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山寺诗八首报恩寺

东都门外乱山稠,野寺松筠一径幽。 万壑峰阴连夕照,半林春雨散平畴。 莲花昔涌黄金地,贝叶今藏白玉楼。 见说融师端习懒,也知中散便能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陵:今南京。
  • 山寺:山中的寺庙。
  • :密集。
  • 野寺:指非官方的寺庙,多指隐居山林的僧人所居之处。
  • :竹子的青皮,也指竹子。
  • :幽静。
  • :山谷。
  • 峰阴:山峰的阴影。
  • 夕照:夕阳的余晖。
  • 平畴:平坦的田野。
  • 莲花:佛教中常用来象征纯洁和悟道。
  • 黄金地:指佛教圣地或极乐世界。
  • 贝叶:古代印度用来写经的树叶,此处指佛经。
  • 白玉楼:形容寺庙建筑精美。
  • 融师:可能指寺庙中的高僧。
  • 端习懒:专心修行,不问世事。
  • 中散:指中散大夫,古代官职,此处可能指作者自己。
  • 便能留:能够安心留下。

翻译

在金陵东都门外,群山密集,野外的寺庙旁,一条小径穿过幽静的松竹林。 万条山谷的峰影与夕阳的余晖相连,半片林间的春雨洒落在平坦的田野上。 昔日莲花盛开的黄金圣地,如今贝叶经文藏在精美的白玉楼中。 听说融师专心修行,不问世事,我也知道中散大夫能够安心留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金陵山寺的幽静景致和寺庙的宁静氛围。通过“乱山稠”、“野寺松筠”、“万壑峰阴”等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山寺的深远与超脱。诗中“莲花昔涌黄金地,贝叶今藏白玉楼”一句,既表达了对佛教圣地的敬仰,也体现了对寺庙文化的赞美。结尾提到融师和中散,暗示了作者对这种远离尘嚣、专心修行的生活的向往和认同。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山寺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文化的尊重。

张元凯

明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