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十首渔父

偃树春不起,繁条秋弥丛。 长镵入空谷,历历摧枯蓬。 形骸肖山鬼,趫捷轻狙公。 玄熊夕相避,猛虎昼不逢。 素履往无咎,险阻穷能通。 有时不归来,高卧山之东。 积薪拟待价,沽酒明月中。 桎梏轩冕者,终焉愧此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偃树:倒伏的树。
  • 长镵:一种长柄的农具。
  • 狙公:猴子。
  • 素履:朴素的行为。
  • 桎梏:束缚。
  • 轩冕:古代大夫以上的官吏出门时所穿戴的礼帽和车盖。

翻译

倒伏的树春天不再生长,繁茂的枝条秋天更加丛生。 手持长柄农具进入空旷的山谷,历历可见地摧毁着枯萎的蓬草。 形体如同山中的鬼魅,敏捷轻盈胜过猴子。 黑色的熊在夜晚相互躲避,凶猛的老虎在白天也不曾遇见。 朴素的行为前行无咎,即使险阻重重也能通达。 有时候不回家,高卧在山的东面。 积攒柴薪以待时机,沽酒在明亮的月光下。 那些被官位束缚的人,最终也会羡慕这位老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渔父在山中的生活,通过对比自然与社会,表达了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批判。诗中,“偃树”、“繁条”等自然景象与“长镵”、“枯蓬”等生活细节相结合,生动地勾勒出了渔父的生存环境。而“形骸肖山鬼,趫捷轻狙公”则形象地描绘了渔父的身姿与动作,展现了他的自由与野性。最后,通过对“桎梏轩冕者”与“此翁”的对比,强调了自由生活的可贵,表达了对世俗束缚的深刻反思。

张元凯

明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 ► 904篇诗文